疫情区域满足这些条件,无需全员核酸
时间:2022-07-22 作者:佚名 来源: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7月2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有关情况。
发生疫情后,满足这些条件,无需进行全员核酸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王丽萍介绍,疫情发生以后,如果经流行病学调查,综合风险研判,满足以下条件:感染来源明确、传播链清晰、未发生社区传播,则无需对发生疫情的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重点对风险区域和有时空交集的风险人员展开核酸检测。
暑期国内人员流动量加大,各地发生本土疫情的风险增加
国家卫健委疾控局一级巡视员贺青华介绍,7月份以来,全国的疫情总体上处于低水平波动状态,近期少数地区疫情有所反弹,呈现多点散发、多地频发的态势,单日报告的本土疫情有所增加。近一周,疫情波及21个省份78个地市,其中7个省份报告的感染者数超过百例。甘肃兰州、广西北海、河南驻马店疫情仍然处于进展阶段,社会面传播风险较大。总体上,各地在发生本土疫情后均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效控制,疫情影响较为局限,各地疫情应对处置能力和效率已得到进一步提升。贺青华表示,全球疫情出现反弹,暑期国内人员流动量加大,各地发生本土疫情的风险有所增加,全国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各地要继续严格按照新冠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的有关要求,坚持科学、精准、高效的防控原则,全链条落实好外防输入的各项措施,不断提高常态化防控情况下疫情监测的敏感性。发生疫情后,措施要坚决果断,坚持以快制快,力争用最短时间将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坚决防止出现规模性疫情。
第九版防控方案对不同风险区域划定和管控作了哪些调整?中疾控专家答疑
王丽萍表示,在以往防控工作中,对于有本土疫情发生地需要划定高中低风险区,便于其他地区及时对可能流入的风险人员进行排查;同时还需划定封控区管控区和防范区,便于快速处置本地疫情传播。为进一步简化疫情防控实际操作,解决两套风险区域划定工作中所暴露的一些问题,第九版防控方案对两套风险区域划定标准进行整合,对防控措施进行衔接对应,统一使用高中低风险区的概念,形成新的风险区域划定及管控方案。高中低风险区的划分是在发生疫情的县(市、区、旗)内划分。没有疫情发生的县(市、区、旗)全域实行常态化防控措施。对于跨区域外溢的高风险区人员,流入地采取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跨区域溢出的中风险区人员,采取7天居家医学观察。跨区域外出的低风险区域人员,不需要采取隔离管控措施,但要求3天内完成两次核酸检测,并做好个人健康监测。
我们国家现有的防控措施,仍能有效应对奥密克戎BA.4和BA.5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学首席专家董小平表示,我国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一直积极推动疫苗的研发。在奥密克戎变异株出现后,已有多个团队、多条研发途径开展相应工作,取得了进展,但大规模的临床(Ⅲ期)研究还需时间。是否需要以新的突变株替代现有疫苗接种的类型、剂次、策略等,还需要进行科学评估。
董小平介绍,大量的国际、国内真实世界研究证实,现行批准使用的疫苗,无论哪种类型,对于奥密克戎变异株BA.1和BA.2感染者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虽然国内外一些体外研究发现,BA.4和BA.5具有明显的免疫逃逸现象,体外病毒中和能力降低,但真实世界的疫苗保护效力是否出现显著降低还无具体数据。以往的德尔塔变异株和奥密克戎变异株(BA.1, BA.2)在体外研究时也呈现中和能力下降,但真实世界使用时仍显示出良好的住院、重症/危重症和死亡的保护能力。因此,国内外专家认为现行的疫苗接种仍然有效,老年人群、具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接种疫苗,特别是接种加强针,仍然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
董小平表示,对于新冠病毒的变异,大部分学者认为将长期存在,奥密克戎变异株应该不会是最后一个变异株。因此,对于新变异株的监测,以及对其传播力、致病力和免疫逃逸力的研究,将是长期关注重点。
原文链接:http://wsjkw.hebei.gov.cn/html/zwyw/20220722/38981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