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药监法治网!

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热点专题 >国医大师周仲瑛:辨治外感热病经验

国医大师周仲瑛:辨治外感热病经验

时间:2024-10-22 作者:佚名   来源:广东省中医药局

  

  

  

  

  

  

  

  ▲周仲瑛 国医大师(1928.6-2023.10)

  周仲瑛,首届国医大师,江苏省中医院主任中医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至今70载。提出“三毒说”“瘀热论”等新理论,疗效显著。对病毒感染性疾病提出“病理中心在气营,重点在营血”的新观点。

  近年来,周仲瑛回顾多年来中医应对外感热病的临床经验,结合中医应对非典、重症流感等的辨治体会,发表《热病辨治勾要》一文,提出“热、痉、厥、闭、脱为外感热病五大证”,并总结出“热辨证型,痉察虚实,厥分寒热,闭为热痰瘀,脱为气阴竭”的辨治热病五大要领,对中医应对急性外感热病具有重要学术意义,但因内容过于简练,未经深入阐述,不易理解其内涵。本文拟从外感热病五大证的内涵进行阐释,介绍如下,以飨同仁。

  

  外感热病的五大证

  热证是指以发热为主要表现的一类外感急性热病。其中,发热是外感热病的一般见症,即常证;痉、厥、闭、脱则为外感热病的变证,与病情发展、疾病的预后、转归密切相关。

  ● 热

  热作为五大证之首是外感热病的必有表现,尤其以高热为多见。同时发热往往贯穿疾病的始终,代表着疾病的发生和持续状态。发热的程度和特点提示疾病的病因及相应病机。高热往往提示病情程度重,其基本病机为邪毒炽盛,正邪相博,误治或治疗不及时,往往变证迭出,影响预后。

  如在《伤寒论》中就记载了大量因误汗、误吐、误下导致结胸、心下痞,甚至加速六经传变的不良结局。热象不解、持续缠绵往往意味着病因、病机更加复杂,为治疗带来困难和挑战。这在某些烈性传染病或湿温类疾病中屡见不鲜。此外,寒热往来、日晡潮热、身热不扬、发热夜甚、夜热早凉等发热类型,均对辨证具有特指作用。

  ●痉

  痉是指肢体拘挛强直或手足抽搐,可表现为手足抽搐,牙关紧闭,两目上视,颈项强直,甚则角弓反张。发痉多为肝风内动所致,是外感热病发展过程中病情危重的标志。其发生机制为热毒炽盛,引动肝风,风火相扇,熏灼筋脉,或热盛伤及津液,筋脉失养,最终导致筋脉拘急或抽搐。在外感热病中,痉证多分为热盛动风、阴虚生风两种类型。热极生风之热常源于心火、肺火、肝火、胃火等;阴虚生风则为热伤阴津,筋失濡养,虚风内动所致。前者多在疾病初期或极期,而后者多在疾病的后期。

  ●厥

  厥也是外感热病病程过程中的重症,为疾病发展过程中出现四肢厥冷、清冷不温的阶段,重者昏愦、不省人事。前者为肢厥,后者为昏厥。其病机多为外邪内犯,郁闭气机,可使气机逆乱,阴阳之气不相顺接,发为昏厥。正如《伤寒论·卷第六·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二》言:“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其他也可因病程过长导致津伤气耗,阳气亏损而出现四肢清冷。另外,大汗亡阳亦可致厥,不可不察。外感热病的厥证与内伤有所不同,如内伤疾病中的厥证多为气厥、血厥、痰厥等。

  ●闭

  闭为邪气壅盛,蒙蔽心神所致。外感热病由外感六淫、疫气侵袭人体而致病。从伤寒而论,寒从热化,闭证多在阳明经发生;从温病(包括瘟疫)而论,多从卫气营血传变,闭证多在气营分、血分也不少见。

  因此,无论伤寒、温病,闭证的发生,多由热盛所致。然而单纯热闭心包不多见,往往为热伤阴津,炼液为痰,或热灼阴血,化而为瘀,热、痰、瘀互结为患,终致蒙蔽心包。需要指出的是,闭证和厥证均有神机失用的临床表现,如神昏、不省人事,但两者的病机不同。前者为有形之痰热、瘀热蒙蔽心包,后者为气机紊乱,气滞络瘀,阴阳不相顺接为主。两者病机不同,需要加以区分。

  ●脱

  若邪气旺盛,正气持续损耗,一旦正气衰竭,气不内守,可致由闭转脱,汗出不止,神识不清,面色苍白,气息衰微,而成脱证。脱证是疾病发展的最终阶段,救治不及时,预后凶险。外感热病的病因可分寒热之邪,而从临床来看,热邪多而寒邪相对偏少。即使寒邪为患,入里往往化热,因此病程的极期往往以热毒亢盛为病机的主要方面。一方面邪热为患,伤津灼液,导致阴液大伤,成亡阴之证;另一方面身体机能过度消耗,一旦衰竭,从阴脱而致阳亡,固摄无权,而成气脱之证。

  五大证的出现往往代表疾病的发生、加重,以致病机进一步复杂化,同时对治疗带来新的问题和挑战。因此,这五大证,尤其是痉、厥、闭、脱是外感热病发展过程中的急重证,必须加以重视。深入探讨其发生演变规律,对进一步提高相关诊疗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临床价值。

  医案举隅

  患者某,在校大学生,因发热、咳嗽、胸痛于1998年8月26日于本地某医院住院治疗。西医诊断:重症肺炎,胸膜炎。先后应用多种抗生素及支持疗法,发热不减,进而出现呼吸困难。胸片显示:右侧气胸,双侧胸腔积液。血培养提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霉菌生长。9月30日出现中毒性休克及多脏器衰竭。遂延周仲瑛会诊。

  症见高热、神昏、痉厥、喘息等危重表现,病情极为凶险。中医诊断为闭证,辨为痰热壅盛、闭塞肺气、内陷心包、引动肝风、伤阴耗气,而致内闭外脱。治以扶正固脱、清化痰热、平肝息风、开窍醒神,数法并用,以期脱固、窍开、热清、风定、喘平。药用安宫牛黄丸、紫雪丹、羚羊角粉、猴枣散等。

  二诊:热毒仍盛,有正气外脱之势,加重清透之力,祛邪以防脱,加用金银花、连翘、淡竹叶、青蒿等药物。

  三诊:鸱张之势得以遏制,外脱之正气得以顾护,峰回路转。继续予以清化、固脱、开窍、息风,危候得解,窍机渐开,脱象得固。

  四诊:邪热之势渐缓,身热渐平,神志已清,痰热、肝风、气阴受损成为主要矛盾,遂在原方中减去大队清热之品,加重平肝息风、清化痰热、补益气阴之力。

  按:本案是一则周仲瑛回顾病案,具体内容不够详细,但具体过程及理法方药均已具备。该案患者是一名在校学生,发病急骤,很快出现神昏、痉厥等危重证候,病情复杂。既有痰热为患,又有气机闭塞,累及心、肝、肺三脏,合并气阴耗伤。从治法来看,急则治标,以固脱、开闭为原则,加以清热、息风、平喘,主次分明,疗效显著,待内闭外脱之势得以遏制,则法随证变,再以平肝息风、清化痰热、补益气阴为主进行善后。周仲瑛在谈急难症的救治体会时,强调越是急危重症,越能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的特色,虽然并不排除西医疗法的作用,但不能轻视我们自身的优势。由此案可见一斑。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剂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剂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原文链接:http://szyyj.gd.gov.cn/zyyfw/dyjc/content/post_451110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友情链接: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药监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政讯通新媒体技术研究院

北京政讯通新媒体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药监法治网 yjfz.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0904号-177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