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药监法治网!

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热点专题 >国医大师刘祖贻:从伏气温病论治带状疱疹

国医大师刘祖贻:从伏气温病论治带状疱疹

时间:2024-09-09 作者:佚名   来源:广东省中医药局

  

  

  

  

  

  ▲刘祖贻 国医大师(1937.7-)

  

  

  带状疱疹是由长期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节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经再激活引起的感染性皮肤病。中医学根据本病部位及形态等特点,将其称为“蛇串疮”“火丹”“缠腰火丹”“火带疮”等。国医大师刘祖贻擅治中医内外妇儿疑难病证,对带状疱疹有独到见解。刘老从伏气温病角度辨治带状疱疹取得良好的疗效。现将刘祖贻治疗带状疱疹的辨治思路介绍如下,以飨同仁。

  带状疱疹临床表现

  带状疱疹可受劳累过度、思虑过度、外感六淫、特殊生理周期等诱因引起发病。此为正气受损,伏邪伺机而发,符合伏邪“因虚而发”的发病特点。常见临床表现分为两种:

  1、无前驱症状的发疹,符合伏邪的隐匿、潜伏期无症状的临床特点,此属“伏邪自发”,可因寒邪伏于少阴,随阳气之升发而化为火(热)毒,灼伤肌肤而致,可见疱疹红赤、灼热疼痛、疼痛剧烈、疱壁紧张,以及脓疱、血疱、糜烂、渗出等皮损;

  2、有前驱症状的发疹,可见轻度乏力、低热、食欲不振、恶寒等全身不适的前驱表现,随后发疹处的皮肤有灼热感或疼痛感,接着潮红有斑,很快出现粟粒至黄豆般大小的丘疹,成簇状分布而不融合,继之迅速变为水疱。这可因外感新邪引动内伏已久的寒邪,化热而发病,符合伏气温病的发病形式。

  上述临床表现符合伏气温病的里热先见、自里内发、由深而浅的传变特点,正如王士雄《温热经纬》所云:“伏气温病,自里出表,乃先从血分,而后达于气分。”疱疹消退后,最常出现的并发症是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可因治疗不彻底或治疗不当,难以祛除伏邪,使其在体内不断积聚,故见疼痛缠绵难愈。这也符合伏气温病迁延难愈的致病特点。因此,从带状疱疹常见临床表现可以看出,带状疱疹的发病形式、发病特点和传变规律均与伏气温病相符。

  病因病机

  《温热逢源·详注灵枢素问伏气化温诸条》记载:“郁久而发者为温病……有伏气内发之温邪,即内经所论者是也。是则冬伤于寒,正春月病温之由;而冬不藏精,又冬时受寒之由也。”

  而《温热逢源·伏温从少阴初发证治》认为:“原其邪之初受,盖以肾气先虚,故邪乃凑之而伏于少阴。逮春时阳气内动,则寒邪化热而出。其发也,有因阳气内动而发者,亦有时邪外感引动而发者。”伏邪在春夏阳气内动之时外发,此因肝属木,归为厥阴,与春时相通应,春时为少阳之时,易外发,如《温热经纬·内经伏气温热篇》引章虚谷曰:人身生阳之气,根于肾脏,始发于肝木……邪伏血气之中,必随生阳之气而动,动甚则病发。

  故伏邪伏于少阴,发于厥阴。然厥阴之表,名曰少阳,则多见伏邪易从少阳之经彰显于外。刘祖贻认为,带状疱疹多由肾虚感受寒邪或寒邪夹他邪,伏于少阴,久伏化温,蕴结不解,化为火(热)毒,灼伤肌肤所致,其病机特点为正虚邪伏。

  分期论治

  刘祖贻结合几十年临床经验,总结出分期论治带状疱疹,以卫气营血辨证为主,以透邪为基本原则,治法关键在于透热解毒。

  ➤ 疹前期

  疹前期为未出疹之时,多以神经痛为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临床可结合患者既往有无带状疱疹病史综合判断,若有带状疱疹的病史,考虑伏而再发的可能性大,治以透邪为主,以辛凉透邪为治法,予以升麻葛根汤加减,药用金银花、连翘、升麻、葛根等辛凉透疹、清热解毒,佐以生地黄、白芍益阴和营,使以甘草调和药性。

  ➤出疹期

  出疹期是自出疹至疱疹消退阶段,多为气血同病。刘祖贻认为,结合出疹期红斑、红疹、水疱等皮损表现,可按温病卫气营血进行辨证,兼以皮损辨证和部位辨证,治当遵祛邪为先、透邪为主原则,以透热泄火解毒为主要治法,采用内外兼治。刘祖贻临证自拟效验方青银解毒汤为内治的基本方,药用金银花、大青叶为君,意在气血两清、透营转气,仿清营汤“入营犹可透热转气”之法;臣以连翘、栀子、蒲公英清解气分,清热解毒;佐使以白芍、甘草益营阴而缓急止痛,仿《伤寒论》芍药甘草汤之意。诸药合用,共达凉血泄火、透热解毒、消疹止痛之效。

  皮损辨证以皮疹颜色为要点。凡皮疹鲜红,丘疱疹和疱壁紧张的小水疱,痛如火燎,多伴口干口苦,溲黄,大便干,舌质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滑数,证属邪在气血,火毒炽盛证,治宜凉血泻火、解毒透疹。方选青银解毒汤加减,药用大青叶、金银花、蒲公英、白芍、连翘、野菊花、栀子、甘草。凡皮疹色淡,疱疹松弛,水疱多,成群簇集,伴口不渴,食少腹胀,大便时溏,舌淡胖或淡红、苔白或白腻,脉沉缓或滑,证属邪在气血、湿热蕴毒证,治宜凉血解毒、清化湿热。方用青银解毒汤加减,药用大青叶、金银花、蒲公英、白芍、连翘、野菊花、栀子、甘草、薏苡仁、白术、车前草。外治法选用雄黄、青黛、冰片(1∶3∶0.3)。水调外敷患处,视疱疹面积进行取量,每日更换1次,一般3天见效,1周内可痊愈。

  ➤疹后期

  疱疹完全消退后常出现后遗神经痛,是一种神经病理性疼痛,可表现为持续性疼痛,也可缓解一段时间后再次出现。刘祖贻认为此乃余邪未净,在气在血,其火(热)之毒伤阴,阻塞经络,气滞血瘀,致疼痛缠绵,遵“除邪务尽”原则,治疗仍以祛邪为主,滋阴养血、化瘀止痛为辅,兼以扶正为法。若皮损部位疼痛不止,伴夜眠不宁,舌黯红或舌尖边有瘀斑,苔薄黄,脉弦,乃余邪未净,阴亏血瘀证,治以透热解毒、滋阴养血、化瘀止痛。方以青银解毒汤加减,药用大青叶、金银花、蒲公英、连翘、野菊花、栀子、生地黄、白芍、延胡索、甘草、乳香、没药。

  典型医案

  患者,女,时年48岁,2015年3月10日初诊。4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胁肋部疼痛,初始局部皮肤未见异常,于昨日夜间疼痛加重,左侧胁肋可见水疱,彻夜难眠。刻下:左侧胁肋部疼痛明显,局部沿肋骨走向条索状水疱、色红、疱壁紧张发亮、灼热痛,伴心烦易怒,口干口苦,纳可,小便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诊断:(邪在气血、火毒炽盛型)缠腰火丹(西医称为带状疱疹)。

  治则:凉血泻火,解毒透疹。

  方药:青银解毒汤加减。组成:大青叶12g,金银花15g,蒲公英15g,连翘10g,栀子10g,柴胡12g,黄芩9g,龙胆草6g,虎杖15g,白芍30g,甘草10g。7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并嘱患者调畅情志,合理作息。

  另外用方:雄黄10g,青黛30g,冰片3g,研成细粉后混匀,再用水调匀,临睡前清洁患处后,取本品适量在患处均匀薄涂一层,然后用纱布覆盖固定,次日清晨洗去。见效即止。

  2015年3月17日二诊:疼痛明显减轻、可耐受,水疱大部分消失,皮损渐愈,大便通畅。守方加延胡索30g,全蝎6g,加强行气活血、通络止痛之功,兼清余热,巩固治疗。患者服完7剂后,诸症消失。

  按:本案患者为缠腰火丹之属。根据病变位置、口苦口干、心烦易怒及二便、舌脉,可知为一派肝胆火热之象。刘祖贻结合《医宗金鉴》对缠腰火丹的阐述及伏气温病的理解,提出带状疱疹出疹期需内外兼治,以卫气营血辨证为主,兼用皮损辨证和部位辨证,治宜凉血泻火、解毒透疹,方以青银解毒汤加减。该方以金银花、大青叶为君,气血两清、透营转气;臣以连翘、栀子、蒲公英清解气分、清热解毒;佐使以白芍、甘草益营阴而缓急止痛。又发于腰胁肋部而加黄芩、柴胡,口苦、溲黄而加龙胆草,此三者合用有龙胆泻肝汤之意;大便干加虎杖,具有泻热通便、凉血活血、清热解毒之功,不仅引药入血分,且导热下行,引邪外出。外治方能迅速结痂止痛。复诊时,疱疹大部分消退,守方加延胡索、全蝎以减轻疼痛症状,也能预防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剂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剂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原文链接:http://szyyj.gd.gov.cn/zyyfw/dyjc/content/post_449061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友情链接: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药监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政讯通新媒体技术研究院

北京政讯通新媒体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药监法治网 yjfz.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0904号-177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