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药监法治网!

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药监法规 >《关于建立健全全媒体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机制的指导意见》解读

《关于建立健全全媒体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机制的指导意见》解读

时间:2022-07-16 作者:佚名   来源: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一、《关于建立健全全媒体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机制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编制的背景和目的是什么?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基础,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健康。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大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共建共享”是健康中国建设的基本路径,维护人民健康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也需要每个人承担起健康的责任。这就要求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科普工作,普及健康知识,倡导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引导公众树立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提升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从法律层面上提出了建立健康教育制度,建立健康信息发布制度,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以及医疗卫生、教育、体育、宣传等机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组织、媒体等应当开展健康知识的宣传等要求。《“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健康中国行动将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水平作为重要指标,强调普及健康生活,加强健康教育。《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进一步强调要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知识普及,树立良好饮食风尚,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开展控烟限酒行动,坚决革除滥食野生动物等陋习,推广分餐公筷、垃圾分类投放等生活习惯。

  近年来我国居民素养水平持续提升,从2008年的6.48%提升到了2020年的23.15%,特别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以来,提升幅度明显增大。但整体来看,我国居民健康素养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健康科普工作力度仍需加强。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推进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营造清朗的健康科普环境,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等部门联合印发《指导意见》,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主旨,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明确健康科普知识发布、传播与监管的主体和职责,规范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机制,持续提升健康科普知识的质量,丰富健康科普作品的形式,增加优质健康科普作品的数量,推进健康科普服务高质量发展。

  二、《指导意见》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指导意见》共分为6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总体要求。明确了指导思想,确定了“服务人民、科学准确、公益普惠”3条基本原则。

  第二部分强调推动健康科普知识质量提升。阐明了健康科普知识的范畴,明确了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主体,并对健康科普知识的基本条件和主要内容提出了要求。 

  第三部分着力于增加优质健康科普知识供给。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加大健康科普知识供给力度,宣传、网信、广电部门应当开展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媒体应当开展健康知识的公益宣传,并鼓励社会组织积极开展健康科普传播活动,多维度推动扩大优质健康科普知识的来源和传播范围。

  第四部分强调落实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主体责任。明确各主体主办单位应加强制度建设和人员配置,鼓励媒体发挥健康科普专家作用,提高健康科普节目、栏目、公益广告的质量,并对网站平台从事健康科普知识生产的公众账号申请条件提出了要求。

  第五部分围绕健全健康科普知识发布与传播监管提出要求。强调各地各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能职责,依法依规加强对健康科普知识发布与传播的监督管理,加强对健康科普知识的监测与评估,推广优质健康科普知识,删除和澄清虚假健康信息,对发布和传播虚假健康信息的违法行为及其责任主体依法依规予以处理,鼓励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监督。

  第六部分是组织保障。从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部门协同、加大经费保障、加强能力建设4个方面,对各部门推动《指导意见》各项措施的有效落实提出了要求。

  三、《指导意见》要求发布和传播的健康科普知识应具备哪些条件?

  健康科普知识是以健康领域的基本理念和知识、健康的生活方式与行为、健康技能和有关政策法规为主要内容,以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参与的方式呈现和传播的信息。其质量关系着公众正确健康理念的树立和良好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

  为此,《指导意见》提出了健康科普知识应当具备的五个条件。一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符合伦理规范;二是内容准确,没有事实、表述和评判上的错误,有可靠的科学证据(遵循循证原则),符合现代医学进展与共识;三是主题契合公众关切的健康问题,语言与文字通俗易懂,表现形式易于公众理解、接受、参与;四是基本要素齐备,有明确的来源、作者、发布时间、适用人群等;五是不得含有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封建迷信,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淫秽、色情、暴力等违法信息。

  四、《指导意见》中,健康科普知识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指导意见》鼓励各主体制作、发布、传播有利于促进公众树立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理念和自觉承担社会健康责任的信息。

  为了使各主体在制作、发布和传播健康科普知识时有更加明晰的方向,《指导意见》列举了5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普及卫生健康相关法规与政策,提升公众维护他人健康的社会责任意识;二是普及科学健康观,引导公众正确认识健康,理解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了解医疗技术的局限性,尊重医学和医务人员,共同应对健康问题;三是普及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健康知识,推动养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四是普及预防疾病、早期发现、紧急救援、及时就医、合理用药、应急避险等必备技能,自觉维护自身健康;五是弘扬中医药文化,普及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和易于掌握的中医养生保健技术与方法。

  五、《指导意见》在健康科普知识传播和监管等环节中,将采取哪些措施,推动健康科普知识质量的提升?

  《指导意见》着力从健康科普信息的发布、传播和监管、社会监督等多个环节发力,遏制虚假健康信息,净化健康科普知识传播环境。

  1.要求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主体履行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健全健康科普知识生产、审核、发布等管理制度,明确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健康科普知识编辑与审核人员,常规性审查本机构发布知识的科学性、准确性和适用性。制作、发布和传播的健康科普信息还应经由相应领域的专家进行编写与审核,并符合有关要求。此外,还要根据自身情况建立舆情反应机制和虚假信息举报制度,稳妥做好舆情处置和受理投诉等工作,并积极配合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实施监督检查。

  2.强调宣传、网信、广电等部门会同卫生健康、中医药等相关部门引导各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主体加强对发布和传播健康科普知识信息的审核,及时删除虚假健康信息,防止误导群众。对发布和传播虚假健康信息的违法行为及其责任主体,依法依规予以处理。

  3.强调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加强健康科普知识监测与评估。做好优质健康科普作品的推广,对出现较多虚假信息且影响较大的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主体及时向主管部门通报,并对传播范围广、对公众健康危害大的虚假信息,组织专家予以澄清和纠正。

  4.鼓励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健康科普知识监督。

  六、如何发挥健康科普专家作用,提升健康科普知识的质量?

  为全面推进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充分发挥专家的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作用,建立一支专业水平高、知识结构合理的健康科普专家队伍,引导全国健康科普工作科学、规范、有效和可持续发展,2020年2月,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公布了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首批成员名单。省级健康科普专家库也相继完成组建。

  《指导意见》对发挥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作用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在专家库建设方面,将通过各单位推荐,不断吸纳具备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社会影响力、热心健康科普和传播工作的专家进入健康科普专家库,并分批向社会公布名单。在发挥专家库成员技术支持方面,鼓励中央级媒体开展健康科普活动时优先邀请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鼓励省级媒体开展健康科普活动时优先邀请省级以上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鼓励媒体将健康科普专家纳入到健康类节目、栏目和健康公益广告的审核团队,依托专业力量,提升健康科普节目、栏目、公益广告的质量。

  七、在增加优质健康科普知识供给方面,《指导意见》提出了哪些要求?

  健康科普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工作,不能仅仅依靠卫生健康部门,需要多部门通力协作,更需要社会各界广泛参与。

  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支持并鼓励医疗卫生行业与相关从业人员创作和发布更多更优质的健康科普作品。各医疗卫生机构网站应根据本机构特色设置健康科普专栏,为社区居民提供健康讲座和咨询服务。三级医院应建设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健康科普账号。

  宣传、网信、广电部门应开展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并鼓励、扶持新闻媒体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开办优质健康科普节目栏目。

  媒体应当开展健康知识的公益宣传,并充分用好融媒体传播手段,有条件的在新媒体端开设健康科普专栏、话题等,为公众提供更实用的健康科普知识。

  同时,还鼓励全社会积极开展健康科普传播活动,增加健康知识传播频率,扩大健康知识传播范围,满足公众多样化的健康知识需求。

  相关链接:关于建立健全全媒体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机制的指导意见

  


原文链接:http://wsjkw.hebei.gov.cn/zcjd/388810.j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友情链接: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药监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政讯通新媒体技术研究院

北京政讯通新媒体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药监法治网 yjfz.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0904号-177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