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经世等五位国医大师治疗胃痛经验方
时间:2024-07-03 作者:佚名 来源:广东省中医药局
现代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忙起来,叫个外卖就是一餐。早饭当午饭、午饭当晚饭、晚饭当夜宵也是常事,因而胃痛常有发生。现介绍徐经世等5位国医大师治疗胃痛的经验方,以飨同仁。徐经世经验方▲徐经世国医大师(1933-)
【组成】姜竹茹10g,生苍术15g,陈枳壳12g,广橘络20g,姜半夏10g,绿梅花20g,川朴花10g,海螵蛸15g,蒲公英20g,代赭石12g,炒丹参15g,白檀香6g。
【功效】扶土抑木,降逆和胃。
【主治】胃脘痛,属土虚木贼,胃失和降,痛久络伤者。症见脾胃受损,气机失调,胃脘疼痛不适,嗳气吞酸,纳食减少,大便干结,夜寐安,面容暗黑有泽;舌红、苔黄,脉细弦。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经验】徐老认为,胃脘痛之机因,病初在气,进而则出现气滞血瘀,病虽在胃,或由肝所及,或脾失健运、湿邪阻滞等所致。治宜理气活络、和胃调中。但要注意理气而不破气、燥湿而不伤阴、活血而不动气、调经而不伤络的治疗原则,故提出“解痛”、“调节”的两步法施于临床,收效良多。而胃病易于复发,多缘于精神因素、饮食不节或药物使用不当等各种原因。实验证明幽门螺杆菌(Hp)难以杀灭,因为它能分解尿素酶,把胃液中的尿素分解成氨,造成局部有利其生长繁殖的碱性环境,使许多药物对其“鞭长莫及”和无能为力,故即是Hp 被消灭,不过周年半载又可“死灰复燃”,旧病复起。对此,徐老临证分析其乃有脾虚内湿,湿邪阻滞,胃气不合,木郁侮之所致。治宜健脾燥湿、清化湿热、降逆和胃,使脾升胃降,和煦肝木则可灭菌,绝其复燃。
刘志明经验方
▲刘志明 国医大师(1927.10-)
【组成】鸡内金24g,陈皮9g,厚朴12g,枳实12g,白芍9g,槟榔9g,大黄5g,黄芪15g,白术12g,甘草10g。
【功效】行气导滞,消积化石。
【主治】胃结石,属胃气阻滞,积结为石者。症见上腹胃脘疼痛不适,拒按,伴心下痞硬、吞酸、嘈杂,嗳气,食欲减退,形体消瘦;舌红、苔薄黄,脉细数。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经验】《景岳全书·痢疾·论积垢》载:“饮食之滞,留蓄于中,或结聚成块,或胀满硬痛,不化不行,有所阻隔,乃为之积。”食物积滞于胃肠,致胃气失降,阻滞不通,脾胃运化食物失常,不化不行,日久积而成石,故致胃脘痛。
孙光荣经验方
▲孙光荣 国医大师(1941—)
【组成】生晒参15g,生黄芪10g,炒白术10g,炒神曲15g,海螵蛸12g,砂仁4g,藿香叶10g,苏梗6g,山药10g,延胡索10g,葫芦壳6g,高良姜6g,广橘络6g,鸡内金6g。
【功效】温阳健脾,疏肝理气。
【主治】浅表性胃炎,属脾胃阳虚,升降失常者。症见胃脘痛,怕冷,腹泻;舌淡、苔少,脉细。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经验】脾气虚弱,清气升发无力而下陷,导致腹泻;中焦肝脾气弱无权,则水谷运化壅滞,导致胃脘痛。方中用生晒参、炒白术、生黄芪补中气;砂仁、藿香、高良姜畅肝、疏肝、行气、温中、化湿并举,使肝气上达离火之位则脾升有途;用山药滋久病之阴耗且收涩久泻之气散;海螵蛸咸、涩、温,一物而三功,敛耗散之真元;苏梗辛温,理脾肺之气,使气肃而胃肺之逆气能降,则宽中而止痛;葫芦壳行水气之逆,使小水流通而大便亦可得实;延胡索行久病之血滞而除内外身之痛作;神曲、鸡内金消饮食之停聚;广橘络化有形之痰凝结滞,使邪去而正易复。如此可以使脾胃邪气消、正气复、升降平、吐纳常。孙老认为,在胃脘痛的辨证上,首要分清缓急、虚实、寒热及在气、在血。若同时合并吐血、便血等急性并发症,则为本病较严重的转归;若反复发作,甚至大量吐血或便血,病情更为严重,临床应该积极抢救;若气随血脱,当务之急则在于益气摄血而固脱。同时孙老提出,对于胃脘痛患者,除药物治疗外,饮食的宜忌与精神调摄也很重要。
段富津经验方
▲段富津 国医大师(1930.12—2019.5)
【组成】沙参20g,当归15g,生地黄20g,麦冬20g,川楝子15g,枸杞子15g,炒麦芽20g,郁金15g,陈皮10g,姜黄15g。
【功效】益胃养阴,理气止痛。
【主治】胃脘痛,属阴虚者。症见胃脘隐痛,两胁痛,后背痛甚,口干舌燥,大便略干;舌红、无苔,脉细数。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经验】段老认为,久病伤阴,胃失濡养,故见胃痛隐隐;胃气失和,肝气犯胃,则两胁疼痛。方中沙参、生地黄、麦冬滋养胃阴,润燥生津;当归、枸杞子配合生地黄滋阴养血柔肝;川楝子疏肝理气止痛,遂肝木条达之性;郁金、姜黄能行气解郁,活血止痛;炒麦芽消食和中,且可疏肝,陈皮理气和胃,两者为佐使药,使诸药滋而不腻,又能顾护胃气。全方共奏滋阴益胃、理气止痛之功。
李今庸经验方
▲李今庸国医大师(1925.9-2022.4)
【组成】生地黄15g,山药10g,薏苡仁10g,石斛10g,沙参10g,麦冬10g,玉竹10g,芡实10g,莲子肉10g,生甘草8g。
【功效】养阴清热。
【主治】慢性胃炎,属胃阴不足,虚热灼胃者。症见胃脘痛,于饥饿时发生疼痛,且有烧灼感,喜按,稍进饮食则缓解,大便干,小便黄,口咽干燥。苔薄黄,脉细数。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经验】李老认为,胃阴不足,阳失所和,则生虚热。虚热灼胃,饥则转甚,故饥饿时则疼痛而感灼热;胃中无滞,故按之不痛;饮食有益于虚,故稍进饮食则疼痛即缓解;阴虚有热,故见大便干、小便黄,口咽干燥而舌苔薄黄、脉细数。方用生地黄、山药、石斛、玉竹、沙参、麦冬以养胃阴;芡实、薏苡仁补益脾胃;莲子肉、生甘草清解脾胃虚热。全方共奏养阴清热之效。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剂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剂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原文链接:http://szyyj.gd.gov.cn/zyyfw/dyjc/content/post_444988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