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药材“链”出大产业 助推中医药产业转型升级
时间:2024-05-12 作者:佚名 来源: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
四月春光正当时,连日来,我省中药材种植、生产、加工等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全省各地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中医药产业的重大决策部署,推进标准体系建设,打造中药材产业集聚区,培育“川药”品牌,聚力推动中医药产业提质倍增,中医药资源优势不断转化为经济发展新动能、乡村振兴新引擎。
绵阳市
近期,绵阳国药天雄药业建成了国内首个“毒性饮片联动生产线”,把原来的人工洗、润、切、烘变为自动化联动生产,能实现6500吨的来料炮制生产,年生产总值超过2亿元。作为国内首个“毒性饮片联动生产线”,公司目前有3条生产线,将带有毒性的中药材,比如附子、半夏等进行加工处理,然后作为治病的药材进行销售。
此外,为了打通产业链,近期会在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炮制加工的基础上,投资新建3000吨毒性中药配方颗粒提取车间。届时将成为集药材种植、饮片加工、中药制剂于一体的现代中药生产企业,年产值将超过10亿元。
梓潼县
连日来,梓潼县积极组织村民采收和播种丹参。梓潼县自强镇依据本地气候和土壤实际情况,将中药材产业列为该镇重点发展的特色产业之一,主要以公司与合作社带动,实行订单种植。并积极推广“生猪+丹参”种养循环农业和“果树+丹参”套种发展模式,提高丹参品质和土地产出率。目前,自强镇发展丹参2500多亩。
近年来梓潼县通过采取药农自由散种,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组织药农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种植,制药公司、流通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建立中药材基地5万多亩,年产量达3万余吨,其中丹参种植面积超过1.5万亩。
北川羌族自治县
阳春三月,在北川羌族自治县陈家坝镇宝桃村,农技人员正在给当地村民们讲解果树下套种中药材当归的注意事项和管护技术。
据悉,北川羌族自治县充分利用高山生态环境资源优势,推行果树和药用植物进行复合种植的农业生产新模式,正在种植当归的这片土地总面积约500余亩,主要在果树下套种当归等四大类农作物。目前,该县有40多万亩高山药材,每年可为周边群众提供就业岗位50余个,一年下来仅是通过务工收入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达130万余元。
宜宾市
叙州区
在叙州区观音镇良丰村和宋显村的川芎田地里,工人们穿梭在田间忙碌地清除杂草。目前种植的6000余亩川芎将于5月迎来丰收季。该村不仅为村民提供种苗和技术,还承诺保底价收购,同时采用“稻药轮换”模式种植,有效利用了土地资源。
近年来,叙州区积极开展粮经复合和林下种植,2024年,全区建成粮药轮作川芎基地6000余亩,预计产川芎鲜货3600余吨,产值1800万元。中药材种植农户2.57万户,户均收入6000余元,中药材产业已成为农户新的经济增长点。下一步,叙州区将积极引进中医药产业龙头企业对产品进行深加工,积极培育地方品牌。
筠连县
筠连县持续深挖农田生产潜力,在全力确保粮食面积不减少的同时积极探索稻菜、稻油、稻药等种植模式,提高“冬闲田”利用率,不断探索农民增收新渠道。筠连县组织人员到彭州市敖平镇等地实地考察,在丰乐乡、镇舟镇等乡镇利用“冬闲田”试种了近千亩川芎。目前,川芎长势喜人,即将收获。
据了解,“冬闲田”种植川芎有较高的经济效益,有效提高土地使用率,增加农户流转土地收益,同时能带动农户就近务工。目前在丰乐乡种植川芎300余亩,预计全县“冬闲田”川芎种植实现产值约400万元,带动农户增收120万元,为全县中药材发展探索了新的路子。
南充市
高坪区
南充市高坪区佛门乡立足自身气候和地理优势,采用“家庭农场+合作社+公司”的发展模式,通过基地带动、示范典型引领,以点带面、整体推进,持续扩大佛手种植面积,让佛手托起当地群众的“致富梦”。佛门乡大佛岩村佛手种植园,种有佛手1000余亩,预计今年鲜果能够达到600吨、干片80吨,产值大概在350万元。高坪区盛佛缘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与成都中医药大学等专业院校进行技术交流,并投资新建加工厂,发展佛手产品初、深加工,用佛手柑加工养生、养颜茶等。
目前,佛门乡已建成烘干房、保鲜库等6个,连片发展佛手种植1.2万亩,年产佛手鲜果、干片3200余吨,年产值达2000余万元,带动周边1000余户群众平均增收1万元以上,不仅为群众开出增收致富的“良方”,更成为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经济增长点。下一步,佛门乡将加快佛手产业发展,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探索农旅结合的发展路径,发展中医药康养民宿、家庭农场等中医药健康旅游新业态。
达州市
达川区
近年来,达川区按照“中医药+健康+文化旅游”产业模式和“适地、适时、适生、适种”发展思路,在百节、景市、平滩、罐子等重点乡镇发展乌梅、金银花、姜黄、黄精、药菊、银杏、百部等中药材16.3万亩,总产6.5万吨,实现综合产值5.8亿元。
达川被誉为“乌梅之乡”,辖区内的乌梅现代农业园区是乌梅原生资源地,拥有全国面积最大的乌梅原生资源林。园区涵盖百节、景市2个乡镇,幅员面积22平方公里,规划面积22500亩,被认定为省级三星级现代农业园区。通过“产+销、游”全链发展模式,促进资源转化,带动园区87%的农户从事乌梅产业。园区乌梅产业综合产值4.1亿元,带动农户3108户,实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95元。达川乌梅产品丰富多样、广受青睐,已开发乌梅干、乌梅丸、乌(青)梅酒、乌梅酱、青梅爽、乌梅露等20余个产品系列,深受消费者喜爱。
万源市
走进蜂桶乡让水坝村中药材种植基地,村民们正在基地里搬运盆栽、除杂草。在行业部门的指导下,万源市润雨中药有限公司在蜂桶乡让水坝村实施萼贝设施化立体种植项目。目前,已建成自动化育苗大棚2200平方米、种源繁育基地300亩。万源市立足资源禀赋和生态优势,推动“褐色”中药材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促进中药材产业高质高效发展。
下一步,万源市将以规模化、专业化、绿色化为抓手,全力做大做强中药材产业,持续擦亮“秦巴药库”金字招牌,为打造托底性帮扶工作“万源样板”贡献力量。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涪江观察、达州日报、西南商报、万源发布、筠连县融媒体中心、北川羌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叙州区融媒体中心
原文链接:http://sctcm.sc.gov.cn/sctcm/szdt/2024/4/16/4ce2799b58c047e6820c172558e46569.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