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药监法治网!

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药监时评 >美白 怎样才能科学有效

美白 怎样才能科学有效

时间:2024-03-30 作者:佚名   来源:宁夏回族自治区药品监督管理局

      白皙的皮肤是很多人美容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皮肤的颜色是多种生物色素(如黑色素、叶红素、血红素和胡萝卜素等)的数量和分布层次、皮肤厚度(特别是角质层和颗粒层的厚薄),以及光线在皮肤表面的散射现象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黑色素的数量和分布尤为关键。

  皮肤变黑的机理

  皮肤变黑是人体在内外因素多种因素影响下,人体发生的一种应激反应。需要认识皮肤的真实状态和所处实际环境,从多方面、多角度去认识皮肤肤色的改变。

  首先,皮肤变黑的主要是由于黑色素的产生引起的,黑色素形成的基本生理过程包括几个阶段:当皮肤感知到紫外线或者类似刺激时,引起了保护细胞DNA的防御反应,此时内皮素开始从表皮内测进行分泌;内皮素等信息遗传物质会向黑色素细胞发出讯号指令,在黑色素小体囊袋中产生酪氨酸;酪氨酸会在酪氨酸酶作用下转换成黑色素,随着黑色素的增多,黑素小体逐渐成熟;成熟的黑素小体带着黑色素传递到表皮细胞,并不断向上移动,转运至角质形成细胞,从而影响皮肤的颜色或形成色斑。因此,所以说,不刺激黑色素细胞其实是美白的重要步骤。

  其次,角质层作为最外层肌肤,不仅保护整个人体的生理状态,同时进行着光线反射、吸收和散射,直接影响皮肤的外观,角质层的健康丰盈,肌肤才能光润透亮。对角质层进行保湿和修护,改善角质层的排列均匀性和透光率,可以进一步改善肤色。

  最后,皮肤的健康程度也会影响皮肤颜色,比如蛋白糖化易引起皮肤变黄,皮肤敏感和血管脆弱会引起皮肤泛红进而影响肤色。

  常见美白成分及作用原理

  根据黑色素的合成机理,美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直接控制、抑制黑色素生产过程中所需的各种酶

  通过抑制酪氨酸酶活性,起到美白作用的成分,如熊果苷、壬二酸、曲酸及其衍生物、己基间苯二酚、苯乙基间苯二酚、光甘草定、谷胱甘肽等;氧化反应抑制剂类成分,维生素C及衍生物、光甘草定等,使黑色素在强还原作用下转化为无色的前体物质,从而减少黑色素;通过抑制多巴色素异构酶活性,起到美白作用的成分,如曲酸及其衍生物、甘草、生物黄酮等。

  促进黑色素代谢

  通过抑制黑色素小体转运黑色素,起到美白作用的成分,如烟酰胺(该成分还可加快角质细胞的更新速度进而加速黑色素代谢)、蔗糖二月桂酸酯和蔗糖月桂酸酯;通过促进表皮细胞脱落,达到美白效果的成分,如酸类物质(水杨酸、果酸等)。

  调控黑色素关键代谢通路

  可阻断黑色素生成过程中的信号转导通路的成分,如传明酸、十一碳烯酰苯丙氨酸、水解贝壳硬蛋白、九肽-1等;可清除自由基、细胞因子、炎症因子对黑色素形成生理过程的影响的成分,如甘草黄酮等。

  如何科学选择和使用美白产品

  建立正确合理的美白理念  要在科学的角度看待美白的过程,人体皮肤的生理代谢周期是28天,不要轻信短期迅速美白肌肤的神话,遵循科学,警惕虚假宣传,不要因为贪快使得娇嫩的肌肤变得敏感和脆弱。

  根据自身肤质选择产品  消费者要根据自己肌肤的特点选择针对性的产品,不同程度的色斑或有些受损、敏感的皮肤,相对应的美白措施是不相同的。此外,在选用新的美白产品前应进行皮肤测试,确认无过敏症状后再使用。美白是个长期的课题,美白产品的使用至少3个月以上。

  注意产品资质和生产日期  美白产品按照特殊化妆品进行管理,消费者选购时一定要查明产品是否有特殊化妆品批准文号。美白产品要选择生产日期比较新的,购买后尽快使用,不要放置太长时间,也不要囤积,以免影响美白成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维持肌肤健康状态  注意皮肤保湿和皮肤屏障完整性,维持角质层的正常生理状态,保障皮肤的完整性,使角质层有序的脱落;抗氧化相结合,降低皮肤内氧自由基水平,进行皮肤抗糖处理,有助于改善肤色,延缓皮肤老化。

  日常美白应注意的问题

  从生理学角度,黑色素是皮肤自我保护机制的一部分,当其他皮肤细胞受伤时,黑色素细胞接受到细胞信号,就会产生黑色素颗粒来作为回应。美白时,必须小心错误的美白方法,以免对皮肤产生更多刺激,导致皮肤变黑。因此,建议消费者不要随便“刷酸”,也不能为了皮肤美白、清透而频繁去角质。

  想要皮肤持久白皙,不是靠美白产品收拾善后,更是要先懂得防患未然。建议四季都应该根据日照强度和出行安排进行规律防晒,这样才能有效管理黑色素细胞的黑色素小体。

  需要注意的是,黑色素减少,皮肤自身抵御紫外线能力也相对减弱,所以为了肌肤健康也应每天积极进行精细的防晒处理。

  (摘自2023年12月18日中国食品药品网)

   

   

  


原文链接:http://nxyjj.nx.gov.cn/kpxc_37878/202403/t20240325_449496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友情链接: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药监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政讯通新媒体技术研究院

北京政讯通新媒体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药监法治网 yjfz.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0904号-177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