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药监法治网!

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药监会议 >2023年安徽中医药十件大事

2023年安徽中医药十件大事

时间:2024-02-20 作者:佚名   来源: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力指导下,安徽省全面加强党对中医药工作的领导,坚持守正创新、传承发展,拉高标杆、砥砺前行,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回顾安徽中医药2023年度十件大事。

  

  创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工作稳步推进

  新时代安徽中医药发展新格局形成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中医药振兴发展,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整体谋划推进。2023年,为落实国家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部署,充分发挥安徽中医药资源禀赋优势,以改革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提出创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在充分调研基础上,明确了促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国际化,以大服务引领大事业、大事业促进大产业,坚持中医与中药融合发展、事业与产业融合发展、中医药传承与创新融合发展的“三化、三大、三融合”发展格局,以及打造中医高质量服务、中药产业现代化以及中医药事业产业融合发展、传承创新融合发展、开放发展“五大示范”的核心举措。

      按照“边实施、边申请、边创建”思路,11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安徽省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方案》,亳州、黄山两市随后分别印发了《中医药综合改革“中药+”工作实施方案》《中医药综合改革“中医+”工作实施方案》,在争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支持的同时,在全省启动创建工作,充分激发和释放中医药多元功能和价值,全面推进安徽中医药强省建设,努力打造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省域示范。

  

  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召开

  安徽省现代中医药发展生态初步构建

      4月,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召开座谈会,以“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开展前沿研讨。省长王清宪与参加学术交流的院士、学者、国医大师、名中医、企业家等座谈时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落实省委部署,把握中医药振兴发展大势,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政产学研用互动,构建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的现代中医药发展生态,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副省长任清华参加。

  

  我省首个国家中医区域医疗中心正式成立

  优质中医医疗资源持续扩容

      1月,安徽省首个国家中医区域医疗中心、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安徽医院正式成立;12月,上海曙光医院安徽医院项目正式开工,将逐步实现与上海曙光医院的同质化高质量发展,带动提升安徽中医药特色诊疗、人才培养、科研创新水平,让患者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到国家级优质医疗服务。

      与此同时,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成功申报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建设试点项目,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和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安徽省中医院)动工建设,4个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均已开工建设。12家三级中医医院完成等级复审,全省三级县级中医医院达22家。安徽省针灸医院蝉联全国中医专科类医院绩效考核第1名;太和县中医院在全国698家三级中医综合医院中排名第36位,提升12个名次。

  

  中医药跨学科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发布

  我省中医药科技创新迈出新步伐

      8月,省科技厅下达2023年安徽省中医药科技攻关专项项目,肝豆状核变性发病机制及中药干预的基础与转化研究等10个项目获准立项,省财政资助资金1.3455亿元,开启我省中医药跨学科重大科技攻关。

      “中药疏风解毒胶囊治疗新冠病毒感染”研究成果入选2022年度全国中医药十大学术进展。安徽中医药大学牵头的“经脉脏腑相关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等4个中医药类实验室获批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省新安医学研究院、华佗中医药研究院和大别山中医药研究院等加快组建,黄山市新安医学传承创新中心落成启用。

  

  县域智慧共享中药房建设全面启动

  赋能中医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启动县域“智慧共享中药房”建设,实行以政府为主导,县域医共体牵头单位为主体的运营模式,实行“六统一”。现已完成40%以上“智慧共享中药房”建设任务。“智慧中药房”经验做法分别在《人民日报》、《中国中医药报》等刊载,专题纪录片《新时代的中医药》在中央CCTV10频道宣传报道。

      按照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两包三单六贯通”建设路径,推动县域中医医共体内涵提质升级。全省由县中医院牵头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59个,实现了全省中医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全覆盖,覆盖人口达1659万人、占37%,县域内基本形成15分钟就医圈、30分钟急救圈。9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闫树江副局长来安徽调研,对我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取得的成绩予以充分肯定。

  

  新安医学传承创新发展加快推进

  新安医学当代理论和临床实践影响力不断扩大

      新安医学是安徽中医药发展的战略重点,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新安医学传承创新发展。为落实省长王清宪“推动新安医学理论体系化、现代化、产业化,扩大新安医学的当代理论和临床实践的影响力”的批示精神,省卫生健康委会同安徽中医药大学及黄山市,围绕新安医学组织高层次班子深入开展研究,形成新安医学发展状况及对策研究报告。12月,省卫生健康委会同省直有关部门印发《新安医学传承创新发展工作方案》,实施新安医学体系化、现代化、产业化、人才培育、文化传播等“五大工程”,加快推进新安医学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4月,我省召开第二届中国(黄山)新安医学发展大会,挂牌成立新安医学研究院(王琦书院黄山分院)。11月,安徽省新安医学研究会在合肥成立。

  

  “世界中医药之都”建设步伐加快

  中医药产业发展取得佳绩

      亳州市被确定为全国首批中央财政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项目城市,是全国15个首批试点城市之一,中央财政将在3年内补助资金2亿元。《亳州世界中医药之都建设三年实施规划(2023-2025年)》《加快亳州中药材市场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印发。2023年,亳州现代中医药产值1856.5亿元,增长11.6%;中药材种植面积、标准化种植面积均居全省第1位;中药材交易额1400亿元,占全国交易量1/5;中药出口额占全省81.1%、全国10%。

      实施《安徽省中医药产业发展“十大行动”(2023—2027年)》,不断强化市场化运作的手法、步法、打法和产业化发展思路。2023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中,中药饮片加工和中成药生产营业收入531.74亿元,同比增长21.9%。

  

  启动“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提升计划”

  中医药人才支撑作用不断增强

      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管理局会同省委编办、教育厅、财政厅等部门,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提升计划”。其中最具特色的是中医师承定向培养,3年计划招收1000名,采取“院校教育—师承学习—全科实习—执业考试强化训练”分阶段培养模式。3年培养期满后由省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实施出师考核,考核合格取得《传统医学师承出师证书》,经县级卫生健康主管部门考试合格后,可申请乡村医生执业注册,进入村卫生室执业。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成绩合格,颁发全日制大专学历证书。2023年招录中医师承定向培养286名,目前正在高职院校进行集中理论学习。

      强化中医药人才支撑,支持34个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等各类国家级工作室建设;支持30个省名中医工作室和12个长三角名中医工作室建设;组织选拔培养15名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5名中医药国际交流骨干人才,6名学员入选第二批全国西医学习中医优秀人才研修项目培养对象名单,入选人数位列全国第三;遴选省级30名高水平传承人才、50名高层次“西学中”人才和50名中医护理骨干组织研修。

  

  安徽省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实施方案印发

  中医药文化建设持续加强

       6月,省卫生健康委、省委宣传部、省中医药管理局等部门联合印发《安徽省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行动方案》,大力传承弘扬“北华佗、南新安”安徽中医药特色文化,明确5个方面17项工作任务。评估认定20个安徽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全省举办中医药宣传周活动,组织百名中医讲中医,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开展义诊、宣传行动近百余场;承办安徽省中药调剂技能大赛安徽省决赛,创新“中医药+动漫”传播形式,安徽中医药微信公众号连续3年位于全国中医药政务微信排行榜前10。

  

  主动融入长三角中医药协同发展,

  安徽中医药国内、国际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主动对接长三角发达省市,先后主办长三角中药产业发展论坛、长三角公立中医医院党建工作协作机制成立仪式暨党建工作培训班,联合举办安徽省中医药科技产业峰会、安徽省第三届中药监管科学论坛暨第六届医药经济发展大会、国际(亳州)中医药博览会暨全国(亳州)中药材交易会。

      首次由亳州市政府与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RCEP产业合作委员会共同发起举办“中国(亳州)—RCEP中医药行业合作会议”,发布《RCEP国家中医药行业亳州共识》,共同推进中医药国际化发展。我省派出中医工作者参加中国援南苏丹、柬埔寨、布基纳法索医疗队执行援外任务,安徽省中医院和芜湖市中医医院马岚在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60周年纪念表彰大会受到表彰。


原文链接:https://wjw.ah.gov.cn/ztzl/zyygljzt/zyyztsy/zhxw/5709134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友情链接: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药监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政讯通新媒体技术研究院

北京政讯通新媒体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药监法治网 yjfz.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0904号-177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