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药监法治网!

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领导活动 >抓重点盯关键 为深化医改全力打拼——2024年全国卫生健康体改工作会议侧记

抓重点盯关键 为深化医改全力打拼——2024年全国卫生健康体改工作会议侧记

时间:2024-02-05 作者:佚名   来源: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随着2024年的到来,新时代的医改“考卷”徐徐展开。近日召开的全国卫生健康体改工作会议,总结了过去一年深化医改工作取得的进展和成效,明确了新一年的努力方向和重点任务。会上,各地卫生健康工作者交流经验、凝聚共识,将紧紧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对标对表建成健康中国总目标,加强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力争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进展新突破,为推动医改向纵深挺进全力打拼。

  “三医”协同发展向前一步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从“三医”联动改革到“三医”协同发展,体现了党中央对提升“三医”治理能力的更高要求。为凝聚改革的最大公约数,相关部门集思广益、充分协商,精准发力,在改革创新上迈出新步伐。

  过去一年,医改组织领导和工作推进机制巩固创新,各地深入落实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医改,28个省份实现由一位政府负责同志分管“三医”相关工作。河北省连续9年以省政府名义开展市县和省直公立医院医改考核,一对一反馈问题,推动重点任务落实。湖南省将深化医改工作纳入真抓实干督查激励和省政府大督查,各市州、县市区均落实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抓医改。安徽省探索县委卫生健康工作委员会管理体制,统一领导“三医”部门,目前已在26个县落地实施。

  在党政主导高位推动下,各地因地制宜探寻解题路径,推动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侧改革持续深化。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祝益民介绍,该省以评促建提升医疗服务质量,联合省财政厅遴选60家医院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示范性医院,强化监测评价与跟踪问效;制定医院卓越服务评价指标,推广行政审批、患者投诉管理等8个“一站式”服务模式,持续改善群众就医感受;设置70个省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规范危急重症患者收治流程。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等6个县完成为期3年的优质高效服务体系试点项目,有益探索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肯定。

  在医保领域改革方面,2023年,我国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640元,绝大多数地区建立了职工医保普通门诊统筹制度,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深入推进,连续3年开展医疗服务调价评估。江苏省扬州市按照“体现技术劳务价值”“成本价格偏离严重”“临床运用较为广泛”原则,采用综合评分法排序,同时考虑周边地区价格和群众可接受程度,动态筛选调价项目;推进多元复合支付方式改革,优化县域医共体总额预付方式,健全合理超支分担机制。

  为提高药品可及性,满足人民群众的用药需求,过去一年,我国药品审评审批质效进一步提升,结构性和季节性药品短缺应对处置机制进一步完善,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拓广走深。上海市制定28条支持创新药械发展政策,完善由基本医保和商业保险共担的多元支付机制,推动实现多赢目标。陕西省药品许可实现“一网通办”“不见面审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规范公立医疗机构线上采购,药品网采率达到95%以上,医用耗材网采率达100%。

  “改革红利”惠及千家万户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是衡量医改成效的“标尺”。

  “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达到84.26%,较2022年增长3个百分点。接受健康管理的23万糖尿病门特患者,其住院率较同期未接受健康管理的患者低2.5个百分点。糖尿病门特患者对健康主管机构的满意度达97%。”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杜洪印在发言中提到的一组数据,直观反映出当地百姓享受到的“健康红利”。

  近年来,天津市统筹医联体建设、家庭医生签约、医保支付方式、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等多项改革工作,以糖尿病为切入点,推行糖尿病门特健康主管责任制,实行糖尿病门特按人头总额付费,探索建立以健康管理为目标导向的激励机制,加快推进医疗机构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转变,助力打造全民健康管理新模式。

  福建省通过实践证明,不断满足群众需求也是破解协同治理难题的突破口。该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张小舟介绍,福建针对“陪护难”,将“无陪护”病房扩大至全省所有三级医院,出台实施整体护理按床日分档分段收费、医保支付、财政补助以及护理员免费培训等配套政策;针对“看病烦”,在全省推行家庭病床服务,制定“家庭病床远程巡诊费”政策,2023年已覆盖372家医疗卫生机构、实际建床4833个,比上年增加3.26倍;针对“检查多”,全面推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累计互认检查检验项目超4.12亿项次。

  浙江省宁波市以数字健康高地建设为抓手,着力打造具有宁波辨识度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改善群众就医体验。该市迭代升级互联网医院,上线城市门户“宁波市互联网医院平台”,汇集全市医生、设备、药品等医疗资源。2023年全市互联网诊疗服务量达150万人次,同比增长100%。

  在宁波,检验水平差异大、结果不互认已逐渐成为过去式。宁波市建成县域影像诊断、心电诊断、医学检验、病理诊断、消毒供应等资源共享中心47个,实现医共体内部和医共体之间诊断水平的同质化;建成全市卫生健康数据高铁,贯通全市206家医疗机构,实时归集门诊、住院、检查检验等数据350亿条,形成“5分钟到市、10分钟到省”的数据交换圈。

  据介绍,“浙医互认”涵盖90%高频检查检验项目,破解群众多次重复检查烦心事,2023年累计节省医疗费用1.19亿元。

  深化医改仍需久久为功

  医改作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重要工作,在持续推进过程中,不断面临新的机遇与考验,全国卫生健康体改工作会议指出,必须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关键任务为突破,真抓实干,久久为功,推动医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为建立健全统一高效的“三医”政策协同、信息联通、监管联动机制,多地盯紧短板弱项,常抓不懈。福建省致力于协同消除“三医”治理盲点,如进一步做好定点零售药店纳入门诊统筹管理,建成医保电子处方流转中心;建成“福建省诊所诊疗监督系统”(闽诊通)平台,将个体诊所纳入监管。湖南省加快信息化建设,破除原有医卫、医保、医药领域业务标准不统一、数据不共享的问题,52家三级公立医院已接入省统一挂号平台,医学检验检查结果共享互认平台在长株潭地区试点运行。

  当前,加强“三医”数据联通共享已在多地陆续推进,这也是今后医改工作继续奋斗的方向之一。2024年全国卫生健康体改工作会议提出,2024年起,各地要把“三医”数据共享和业务联动放在更重要位置,积极探索智慧“三医”运行和评价信息系统,完善相关平台数据接口及共享规范等,促进“三医”政务、业务等有关信息互通共享。

  回首2023年,各地围绕高质量发展要求和群众就医需求,努力增加优质医疗资源供给,推动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重庆市建立发展改革、卫生健康部门联合双月调度机制,落实支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政策清单,研究解决堵点问题。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加大偏远地区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建设投入,着力提高基础设施和设备配置水平。

  各地在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上取得显著成效,但也要看到,当前我国基层和农村,以及偏远、欠发达地区仍存在优质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为此,2024年全国卫生健康体改工作会议要求,贯彻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以基层为重点”的要求,把人才和能力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构建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分级诊疗制度建设,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明确的“大病重病在本省解决,一般的病在市县解决,头疼脑热在乡镇村里解决”的目标。

  具体而言,要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改革完善乡村医生人才培养机制,完善人才使用激励措施,提高基层岗位吸引力;进一步健全公共卫生体系,以推进医防融合、医防协同为重点,强化机制、人员、队伍、能力等建设;深化中医药领域改革发展,开展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中期评估,深化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持续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作为深化医改的重中之重,公立医院改革同样是一场持久战。过去一年,14家委省共建高质量发展试点医院在学科、技术、服务、管理创新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新进展。30个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改革发展步入快车道。11个综合医改试点省份率先探索各级各类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路径。在新的发展阶段,如何推动试点医院迈入世界一流医院,并发挥试点示范工作对全局的带动作用成为新的议题。

  蓝图已绘就,方向已明确,新的征程已开启。2024年全国卫生健康体改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以钉钉子精神抓改革,推动既定改革任务落实落细,积极谋划用好一些牵引性、撬动性强的工作抓手,突出一个“实”字抓落地见效,奋力开创医改工作新局面。

  


原文链接:http://wsjkw.hebei.gov.cn/zwyw/401391.j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友情链接: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药监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政讯通新媒体技术研究院

北京政讯通新媒体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药监法治网 yjfz.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0904号-177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