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药监法治网!

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领导活动 >如何科学预防艾滋病?

如何科学预防艾滋病?

时间:2023-12-02 作者:佚名   来源: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主题是“凝聚社会力量,合力共抗艾滋”。

  艾滋病不仅危害个人健康和生命安全、影响家庭幸福,还严重威胁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艾滋病传播因素复杂且广泛存在,防治工作涉及社会方方面面,需要全社会积极参与,更需要每个人对自己的健康负责任。

  知晓艾滋,重视早诊早治

  目前,人类尚无针对艾滋病的有效疫苗和治愈性药物。由于艾滋病潜伏期很长,通常可达7~10年,很多感染者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感染。如果感染后不能及时诊断发现,感染者就不会服用抗病毒治疗药物,绝大多数都会发病,发病后病情进展迅速。所以,感染者等到发病就医时,往往已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如果感染者未能及早诊断发现艾滋病,在发生性行为时也容易忽视采取防护措施,导致将病毒传播给自己的配偶或性伴侣。艾滋病只有早诊断发现,才可能尽早得到抗病毒治疗。只有尽早得到有效抗病毒治疗,才能大大降低体内的病毒载量,实现病毒抑制。体内艾滋病病毒减少了,就会减轻对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使人体免疫功能得以恢复,从而预防或避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的发生。

  早诊早治,对个体而言,可以有效提高生命质量、延长生命时间;在公共卫生水平上,可以预防传播、控制艾滋病流行。所以,如果发生了易感染艾滋病的行为(如多性伴、无保护性行为、使用可能被病毒污染的针具等),千万不能心存侥幸,一定要高度重视,主动到当地疾病控制中心或医疗机构寻求艾滋病检测服务(检测是判断艾滋病感染的唯一方式),也可通过药店和自动售卖设施购买自检试剂自我检测,发现阳性结果后再及时到医疗机构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复检,最终确定感染情况。如果检测诊断感染了艾滋病,也不必灰心丧气,要尽早进行抗病毒治疗。按照目前的医疗水平,只要听从医嘱坚持规范服药,感染者的生命质量和长度都接近正常人。

  远离艾滋,做好自我防范

  虽然艾滋病目前没有疫苗,但做好自我防范胜过打疫苗。大家都要树立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对自己的健康负起责任。

  从个人角度看,预防艾滋病重点是预防经性传播。

  第一,要树立文明健康生活理念和方式,遵守性道德,固定性伴侣,保持一对一忠诚的性关系。

  第二,要正确使用安全套。发生性行为时要全程规范使用安全套。

  第三,婚前要进行艾滋病检测,如果检查发现感染艾滋病病毒,应及时告知结婚对象,并采取预防措施。

  第四,如患有性病,要到正规医院积极规范检查和治疗,直到彻底治愈。

  第五,积极寻求暴露前和暴露后预防服药,也就是在发生易感染艾滋病病毒危险行为前,遵从医嘱服用特定的抗病毒药物。或者发生危险行为后72小时内,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特定的抗病毒药物,越早越好,需连续服用28天。

  预防艾滋病还需注意预防经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如有文眉、打耳洞、拔牙等需求,一定要到正规机构进行,避免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

  ★切记远离毒品,抵制使用毒品。如果已经不幸染上毒瘾,要积极戒除,可采取美沙酮替代治疗和清洁针具交换等方法,避免使用共用注射器吸毒。

  ★育龄妇女在孕早期要尽早进行艾滋病检测,如发现感染病毒,要在医生指导下开展抗病毒治疗、安全助产,并在婴儿出生后及时规范治疗、进行人工喂养。有效预防艾滋病病毒母婴传播。

  抗击艾滋病,需要你我他。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做好自我防范,利己利人利社会!

  共抗艾滋,凝聚社会力量

  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将今年我国“世界艾滋病日”的宣传主题确定为“凝聚社会力量,合力共抗艾滋”,就是强调艾滋病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全社会要共同参与,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凝心聚力,目标一致,共同抗击艾滋病,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各级政府部门要加大对社会力量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支持力度;工会、共青团、妇联、红十字会、工商联等社会团体针对不同人群开展艾滋病防治宣教,企事业单位、基金会、有关组织和志愿者等积极参与艾滋病防治相关的社会宣传、捐款捐物、关怀救助等公益活动;社会组织要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合力提升防治成效。众志成城,只要你我行动起来,贡献智慧力量,消除社会歧视,大家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就能够实现终结艾滋病流行的宏伟目标。

  (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 陈清峰)

  


原文链接:http://wsjkw.hebei.gov.cn/zwyw/399931.j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友情链接: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药监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政讯通新媒体技术研究院

北京政讯通新媒体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药监法治网 yjfz.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0904号-177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