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 截至7月底,河北51个县(市、区)组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78个
时间:2022-09-09 作者:佚名 来源: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为促进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和资源下沉,提升县域卫生健康服务能力,今年4月底,河北省全面启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截至7月底,全省11个设区市和定州、辛集市均已研究制定了市级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重点建设的51个县(市、区)组建了78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43个县(市、区)制发了县级工作方案,基本建立起协同高效的领导体制和组织架构。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是深化医改的重要探索和制度创新的重要举措。今年4月,省医改办等6部门联合印发了《河北省加快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到2022年底各设区市至少有30%的县(市、区)建成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到2023年底全省所有县(市、区)实现全覆盖。
为推动这项工作落实落地,省委、省政府将此纳入省委、省政府、省委深改委、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重点工作和省委大督查任务,并首次将其纳入健康河北考核,同时在省政府对市县医改考核中加大了分值权重。省卫生健康委第一时间成立建设专班,组织人员多次赴基层实地调研,会同相关部门系统研究政策设计,推动工作有效整合。
那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到底该如何建?我省明确,要紧扣“实现人财物统一管理、落实医保基金打包支付、结余留用政策、医共体建设覆盖所有乡镇卫生院、明确各层级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定位”四个关键,综合施策、全力攻坚突破。
——政府主导作用要真发挥。各地政府要指导做好医共体建设长期规划,明确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在疾病诊疗、公共卫生服务和健康管理等方面的功能定位,合理确定医共体成员单位整体布局。落实政府投入责任,根据医共体建设发展需要,原渠道安排对医共体成员单位的补助资金,积极采取地方债券等形式增加基层卫生投入,切实为牵头医院减负。各市要探索理顺医共体监管机制,把监管重心从事前审批转到事后监管上来,积极转变行政职能,充分简政放权,激发医共体运行活力、服务效率和发展动力。
——医保打包支付、结余留用政策要真兑现。各市医改办要主动协调医保部门抓紧研究出台具体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预留基金比例、打包支付测算标准和超支分担原则,落实结余留用政策,及时将结余资金拨付医共体牵头医院,激励医共体建设发展。
——医共体内部运营管理要真融合。依据有关规定和标准分别核定医共体内县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由牵头医院统筹使用,严禁挤占、挪用。要实行集中管理、分户核算、统筹运营,所有资产实行统一规划和使用管理,做好医共体内医保基金和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的预算、拨付和分配。要建立统一的药事管理委员会和药品耗材管理平台,鼓励各地以糖尿病、高血压等常见病为切入点,探索基层上下级医疗机构间用药目录衔接,实现处方自由流动、同质化药学服务。
——医共体医疗卫生服务要真贯通。要建立健全医共体内资源下沉机制,采取院长下派、专家下沉、技术培训、科室共建等方式,提升医共体成员单位服务能力和供给效率。明确医共体内县、乡、村三级疾病诊疗目录,健全双向转诊通道和转诊平台,建立网络协诊、远程会诊、远程心电、远程影像等,推进基层检查、上级诊断,提高基层疾病诊疗能力,补齐乡镇卫生院诊疗和公卫服务短板。
在此基础上,我省研究制定了2022年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重点任务清单,分解梳理了7项市级任务和15项县级任务,明确关键步骤和时间节点。同时,建立了“两报一函”(通报、简报和督办函)重点任务推进机制,实行清单台账月报告,全面摸底各地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进展,综合排名下发通报,并择优刊发全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简报专刊,充分利用督导反馈、联席调度等手段,借势借力推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质性运作。
强化示范引领抓落实。我省还明确培树支持一批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示范县(市、区),鼓励引导在内部运行和外部治理环节探索创新,充分挖掘、总结和提炼典型经验,调动各地改革创新的积极性,推动全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提档升级。充分发挥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绩效评价监测系统作用,狠抓数据填报质量,切实加强跟踪监测和效果评估,将监测数据作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考核验收的重要依据,确保政策落实落地。
原文链接:http://wsjkw.hebei.gov.cn/sjdt/390697.j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