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药监法治网!

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药监法治 >中国中医药报头版刊发田兴军署名文章:谱写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四川新篇章

中国中医药报头版刊发田兴军署名文章:谱写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四川新篇章

时间:2023-12-16 作者:佚名   来源: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

  12月14日,《中国中医药报》头版刊发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系列首篇报道——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田兴军署名文章:《谱写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四川新篇章》。

  全文如下:

  

  2021年,四川获批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肩负新的使命任务,四川中医药系统把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与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统筹结合、一体推进,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转化为做好工作的强大动力,加快形成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三位一体”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奋力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和中医药强省建设。

  坚持系统观念,构建中医药发展格局

  推动中医药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切实把中医药放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放在健康中国建设大局中去定位、去谋划、去推进。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四川省委省政府出台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中医药强省行动方案、示范区建设方案等政策文件,省人大颁布实施第五版《四川省中医药条例》,开展中医药“一法一条例”实施情况调研督导。省政协主席领衔督办中医药提案,对接全国政协推动川港澳中医药合作。

  二是健全体制机制。四川成立由省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推进示范区和中医药强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省委省政府将中医药工作纳入对市(州)党委政府政务目标考核,全省21个市(州)均设立由党委或政府“一把手”任组长的领导小组。

  三是推进重大项目。近两年,16个国家中医药重大项目落户四川,获建3个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7个中医特色重点医院,4家医院入选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项目,成都中医药大学优势学科纳入“双一流”建设。

  坚持人民至上,提升中医药服务质效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主要标志,要不断提高中医药健康服务水平和供给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提出的新的美好期盼。为此,四川健全服务体系,全省现有中医医疗机构8532所,其中中医医院348所,开放床位8.8万张、中医药年诊疗量1.67亿人次。建成3所省级少数民族医医院,市级中医院实现全覆盖,所有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均建有中医馆,所有村卫生室均能提供中医药服务。 

  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全省三级中医院达到91所,建成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17个,新建省级中医重点专科161个。中医药治疗重大疾病取得突破性进展,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每年收治患者超2000例,手术率降低至10%以下;中医药治疗重症脑出血致残率、糖尿病足截肢风险分别下降6%、15%。 

  同时,加强基层服务能力。四川持续实施中医强基层“百千万”行动,省市县分别组建一百个、一千个、一万个专家团队,按照“省包县、市包乡、县包村”模式下沉帮扶,优质中医药服务直达群众。全省中医诊所超4000家,基本实现“中医服务在身边”。

  坚持精准发力,加速建设现代化中医药产业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提出“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精准发力”“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全面发力”,为四川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战略指引。四川构建上下贯通的发展格局,将中医药产业纳入万亿级医药健康产业总体部署,将“川药”产业纳入现代农业“10+3”、工业“5+1”、服务业“4+6”体系建设。构建中医药产业“一轴两区两带”发展格局,打造天府中药城、三台麦冬、内江天冬、秦巴药库等一批产业集聚区。2022年中医药综合产值达1200亿元,中医药产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规模化规范化中药材种植,2022年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851.8万亩。建成国家中药种质资源库,培育省级中药材现代农(林)业园区14个,建成省星级中药材现代农业(林业)园区10个、定制药园20个。转型升级中药工业,2022年全省规模以上中药企业达247户,营收558.4亿元,占医药工业企业营收36%。培育了好医生、新绿色超50亿元企业2家,超10亿元企业5家,超亿元企业93家。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业,研发一批以花椒、麦冬、川芎为原料的大健康产品,建设“中草药+观光”“中草药+养生”“中草药+科普”示范园区,认定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项目)52家。

  坚持自信自立,深入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承交流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发扬中医药文化,有利于坚定文化自信。四川完善传承发展体系,将中医药文化建设纳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10部门印发关于实施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的意见等系列政策文件,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与省广电局、川报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加强中医药文化宣传合作。同时加强研究阐释,《天回医简》正式出版,是国内迄今为止发现的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整、最具理论和临床价值的古代医学文献。58个传统医药项目入选国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 

  此外,广泛开展宣传科普,建成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国家级基地3个、省级基地46个。组织中医药文化“六进”“名中医川渝行”等活动2000余场次。推动中医药文化“走出去”,与50余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合作关系,建成中医药海外中心8个、“天府云医·海外远程惠侨医疗站”5个。今年先后赴西班牙、葡萄牙、希腊等开展中医海外巡诊,赴香港、澳门进行“川药”推介。成都大运会期间,专设中医药文化展示区、体验区,在大运村掀起了“中医热”。

  坚持守正创新,持续强化中医药科技创新水平

  守正创新是实现中医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要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推动“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在优化科技创新机制方面,四川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中医药创新工程建设中医药创新高地的意见》,围绕中医药传承发展、创新能力提升和科技交流合作,实施4大创新工程共15项重点任务。 

  在提升中医药科研能力方面,建成省部共建西南特色中药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和省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荣获国家、省科技进步奖43项。研发大健康产品20个。采取“揭榜挂帅”的方式推进关键技术攻关,促进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 

  推进中医药标准化建设,成立四川省中医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四川省中医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医药装备分技术委员会。制定发布地方标准共289项,主导制定川芎、姜黄2项中医药国际标准获得立项,初步构建道地药材认证、种子种苗质量等级等4个系列的川产药材标准体系框架。

  坚持问题导向,综合改革促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针对制约中医药振兴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四川着力在破难题、促发展上下功夫,推进国家中医药综改示范区建设走在前列。 

  四川突破人才评价瓶颈,制定省级和基层两个层次中医药高级职称评审标准,增设中医推拿技术、康复技术等专业技师类别职称,将“西医学中医”人员纳入职称评审范围。改革中医药价格和医保,出台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20条措施,攀枝花、泸州等8个市开展中医优势病种按病种付费。 

  同时,推进中医药信息化发展,建设中医药信息化发展实验室,推进中医药数据标准体系建设和特色信息系统开发应用。加强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川渝中医药一体化发展,成立乌蒙山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联盟,深化与港、澳的互访交流合作。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突破,评选一批中医药强县,建立公立中医医院姓“中”考核机制和地方中医药发展成效评价机制。加强和改进中医药疗效评价,筛选中医优势病种,加强临床效果收集研究,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开展诊疗效果评价,为中医药疗效提供佐证。 

  中医药事业济世利民、惠泽苍生,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和关于发展中医药的重要论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认真答好新征程上四川中医药奋进答卷。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原文链接:https://sctcm.sc.gov.cn/sctcm/mtbd/2023/12/14/93920eb929b5460d8709f990e511a882.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友情链接: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药监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政讯通新媒体技术研究院

北京政讯通新媒体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药监法治网 yjfz.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0904号-177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