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中医医院:【世界肝炎日】中西医结合袪重疴 ——中医经典病房成功救治肝衰竭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纪实
时间:2022-08-06 作者:佚名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经典病房在急危重症,疑难杂病的治疗中体现中医的特色优势。每年的7月28日是世界肝炎日,在今年第12个世界肝炎日来临之际,柳州市中医医院消化内科中医经典病房,充分发挥中医优势,结合非生物人工肝技术及现代医学,成功救治一例肝衰竭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
6月底的一个傍晚,63岁的陆先生在家上卫生间发现解黑色溏烂大便的情况,他立刻紧张起来,回想到两年前自己曾出现类似症状,当时在柳州市中医医院消化内科诊断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经过全力抢救从鬼门关拉了回来。为此,陆先生不敢耽搁,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到柳州市中医医院急诊科。急诊医生经过初步检查,考虑消化道出血合并肝衰竭可能,立即将患者送至消化内科中医经典病房救治。
管床医生查看患者症状,只见其面色晦暗发黄,巩膜明显黄染,且出现神志异常、躁动、分不清方向、计算能力明显下降等症状,考虑肝性脑病,遂即向科主任张志杰汇报病情。张主任立即召集消化内科专家团队进行病例讨论。针对陆先生的病情制定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中医方面:患者严重黄疸,合并便血且神智不清。黄疸为湿毒熏蒸肝胆,便血乃湿毒伤及胃肠且有脾不统血,神智模糊为痰湿堵塞清窍,总体为本虚标实之证。急则治其标,治疗大法为利湿退黄,开窍醒神。中药以茵陈五苓散化裁。外治法予针灸子午流注开穴法(双脾俞、胃俞、肝俞、胆俞、膈俞等)调理脾胃气机升降,并针刺人中、百会、内关、极泉、三阴交等穴开窍醒神。同时配合大黄煎剂保留灌肠,通腑泻下,进一步清除体内毒素。西医方面:患者存在消化道出血(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可能性大),且测得PT为24.1S,合并慢加急性肝衰竭、肝性脑病,治疗上予补液扩容、减少内脏血流、降门脉压、抑酸护胃止血、抗感染、降血氨等,并输注红细胞及血浆纠正贫血,待出血稳定之后,又给予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双重血浆分子吸附+血浆置换)。经综合治疗,患者出血停止,意识很快恢复,黄疸也逐渐下降,各项指标好转。
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住院第5天,患者的妻子匆忙跑到医生办公室呼喊道:“医生,医生,不好了,我老伴觉得呼吸困难,喘不过气来,你们快来看看。”值班医生马上到病房查看患者,患者呼吸急促,心电监护仪提示指脉氧不足80%,测体温39℃,立即给予高流量吸氧,退热处理。经复查,患者炎症指标明显上升,出现肺部感染、呼吸衰竭、腹腔感染……病情再一次恶化,消化内科随即请求全院大会诊。脾胃病科学术带头人、广西名中医、院长周晓玲也亲自参加病例讨论。专家组分析,因患者大病未愈,免疫低下,吹空调感凉而出现严重肺部感染,导致病情加重,遂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中医方面:患者湿毒未清,又感寒邪,肺卫失宣,痰浊壅肺。治以宣肺散寒,化痰清热,方选:麻黄升麻汤加减,麻黄升麻汤是《伤寒论》中治疗厥阴病并外感的经典方。中医外治予针刺大椎、曲池、合谷、列缺、肺俞等穴以退热化痰平喘。西医方面升级抗生素,予化痰解痉平喘、补充人血白蛋白、利尿等治疗。经过3天的积极救治,患者感染得到控制,体温恢复正常,终于摆脱呼吸机。接着经过一个多星期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患者病情明显好转,黄疸接近正常,腹水基本消退,各项指标明显好转,于是患者出院回家调养。
慢加急性肝衰竭发病机制是在慢性肝病基础上遭受各种肝损伤诱因急性打击下,首先出现肝功能严重损伤,高胆红素血症、凝血障碍、肝性脑病或腹水,继而出现各种并发症、严重感染、多脏器功能衰竭,病死率极高。
“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中医经典应当验之于临床,用之于实践。当前,很多疑难危重症尚未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而中医经典是一个可以挖掘的宝库。近半年来,柳州市中医医院消化内科中医经典病房不断挖掘传统中医精髓,发挥经典中医特色,推动学科高质量发展,提高了救治急危重患者的能力。该科提倡中医唱主角,中西医并重,充分利用现代诊疗技术,打造肝病患者“一站式”服务,给群众提供专业、高效、方便的就医环境,使住院时间缩短,减轻患者经济负担,让更多肝病患者受益。
原文链接:http://zyyj.gxzf.gov.cn/xwdt/GZDT/SX/t12883221.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