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医药抗旱防暑预防方案
时间:2024-08-13 作者:佚名 来源: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
夏日炎热,易感暑邪,伤人急速,耗气伤津,多夹湿邪,初起暑湿伤表,继则弥漫三焦,甚则直中心包。本病重在预防及早期治疗。为提高中暑的防治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健康,特组织专家拟定中医药抗旱防暑方案,供参考。
一、预防汤剂
(一)清暑避秽凉茶
【组方药物】
滑石6000克,甘草1000克,苏叶600克,藿香600克,用无纺布袋包煎,剂量500人份/日。
【适应人群】高温作业健康人群。
(二)益气养阴凉茶
【组方药物】
人参5克,麦冬10克,五味子3克,白术5克,煎水代茶频服,日一剂。
【适应人群】高温劳作,汗后气阴亏虚者。
二、药食同源
(一)荷叶绿豆粥
具有祛暑清热、和中养胃的功效,祛暑养生,老少皆宜,特别适于预防中暑及解暑、夏季食欲不振。
【原料】荷叶1张,绿豆100克,粳米300克,冰糖30克。
【做法】
1.绿豆用水泡发后,另用水将绿豆煮开花,制成绿豆汤;
2.粳米煮成稠粥,半熟时加入绿豆汤、冰糖,搅拌均匀,一起煮开;
3.粥熟后,取荷叶1张,趁热盖在粥面上,待粥变凉并呈淡绿色,即可食用。
(二)丝瓜乌梅荷叶汤
具有清热解暑、生津止渴,对夏季口干、口渴有一定疗效。
【原料】丝瓜500克,乌梅20克,荷叶50克。
【做法】
1.将丝瓜去皮,切成块状;将新鲜的荷叶洗净,切成丝备用;
2.将丝瓜和荷叶同时放入汤锅中,倒入适量清水,先用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熬约1小时,放入乌梅煮10分钟;
3.煮熟后精盐调味即。
(三)冬瓜薏米水
具有清热解暑、健脾利尿,对热痱、小便少又黄,有一定的疗效。
【原料】冬瓜500克,薏米200克。
【做法】
冬瓜、薏米洗净。冬瓜连皮带瓤切块,和薏米一并入锅加水煮出味,下糖或盐调味,每日饮2~3次。
三、中医外治法
(一)拿痧疗法
拿痧是通过刺激局部的皮肤起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体内热气排出。
【操作方法】在撮痧的部位(如面部的鼻根、前额以及颈、背部等)涂抹介质(如水、凡士林、香油、橄榄油等),将中指和示指弯曲如钩状,用示指、中指的第二指节对准撮痧的部位,把皮肤与肌肉夹起,用力向外滑动,然后松开。一夹一扯一放,反复进行,以有“巴巴”声响为佳。在同一部位可连续操作10~30次,扯至被夹起的部位出现紫红色或暗红色痧斑为度。也可用大拇指和示指第二指节,夹起皮肤与肌肉,依上述手法扯拉。
对于轻微中暑的患者,拿痧可以起到缓解作用。
(二)刮痧疗法
刮痧能够通经活络、宣畅气血,改善血液和淋巴循环促进发汗和组织代谢,从而达到泄热解毒、调节体温的效果。
【选取部位】头部(从太阳穴-风池穴),颈部(颈两侧-肩上),背部(膀胱经背部循行处),胸部(胸部正中线,胸肋间隙),上肢(肩、臂、肘窝),下肢(胭窝处)等。
【操作方法】选取合适体位,用刮痧板蘸适当藿香正气(液)、香油或花生油于施术部位,刮痧时手持刮痧板以30~45度角进行上、下往复刮动,以皮肤发红出痧为度。
适用预防中暑、中暑先兆及中暑轻症。
(三)拔罐疗法
拔罐可以使内部的阳热之邪透达体表,以清体内之瘀热。
【操作方法】在大椎、委中、曲池、外关等穴位先闪罐,再留罐5~10分钟,或在背部脊柱两侧用梅花针重叩刺3~5次留罐,或涂抹凡士林、刮痧油等介质后走罐。
原文链接:http://tcm.hunan.gov.cn/tcm/xxgk/xwzx/zyyw/202408/t20240806_3342262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