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医药防治消化道传染病方案
时间:2024-08-13 作者:佚名 来源: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
本方案旨在通过中医药的辨证论治和整体调理,提出一系列针对消化道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预防方剂、外治法和食疗,以期为公众提供全面、有效的健康保障。
一、预防汤剂
(一)清肠避秽凉茶
【组方药物】藿香10克,苏叶3克,马齿苋10克,白茅根10克,绿豆15克。加水400毫升,水煎15分钟,频服。
【适应人群】一般人群均适合服用。
(二)健脾祛湿凉茶
【组方药物】茯苓15克,芡实10克,党参10克,薏苡仁15克,莲子肉10克。加水400毫升,水煎15分钟,频服。
【适应人群】脾虚湿盛人群。
(三)清利湿热凉茶
【组方药物】薏苡仁30克,杏仁10克,白蔻仁6克,滑石10克,茵陈15克。加水400毫升,水煎15分钟,频服。
【适应人群】脾胃湿热人群。
二、药膳
(一)马齿苋粥
具有清热解毒、除湿止泻的作用,适用于感受疫毒后出现的泄泻。
【原料】新鲜马齿苋90克(或干货30克),薏苡仁50克,粳米100克。
【做法】马齿苋切成细段,加入适量水后煮粥,早晚服用。
(二)山药莲子粥
具有健脾胃和止泻效果,适合于平时易腹泻腹胀的脾胃虚弱之人。
【原料】山药30克,莲子20克,芡实15克,粳米100克。
【做法】上三物,加入适量水煮粥,早晚服用。
(三)茅根赤豆粥
具有清热利湿的功效,适用于食少纳呆、腹胀便溏的脾胃湿热人群。
【原料】取鲜茅根200克,赤小豆50克,茯苓30克,粳米100克。
【做法】将鲜茅根洗净,加水适量,煎煮半小时,捞去药渣;赤豆除净杂质,用水洗净,加入锅中,加水适量煮至六七成熟;大米洗净,加入锅中,一起继续煮粥。分顿一日内食用。
三、中成药
(一)藿香正气水。具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的作用,症见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等。
(二)葛根芩连丸。具有解肌透表,清热解毒的作用,症见泄泻腹痛、便黄而黏、肛门灼热等。
(三)香连丸。具有清热化湿,行气止痛的作用,症见大便脓血、里急后重、发热腹痛等。
(四)复方黄连素片。具有清热燥湿,行气止痛的作用,症见赤白下痢、里急后重或暴注下泻、肛门灼热等。
(五)肠康片。具有清热燥湿,理气止痛的作用,症见腹痛泄泻、里急后重、大便脓血等。
(六)肠炎宁。具有清热利湿,理气止痛的作用,症见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大便脓血等。
四、中医外治法
(一)中药熏蒸
中药熏蒸可以利用其清正之气,起到芳香避秽、祛湿解表、化浊解毒、健脾和胃之功,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组方药物】艾叶10克,石菖蒲10克,佩兰10克,苍术10克,薄荷15克。
【操作方法】加水1000ml,泡10分钟,小火慢煮30分钟,浓缩药液150ml。使用时在室内进行,将浓缩药液加入洗净家用空气加湿器熏蒸,或在锅中持续蒸煮挥发,每天1-2次。
(二)艾灸疗法
艾灸可以调和脾胃,温阳止泻以减少腹泻频率,增强机体免疫力,缓解腹部疼痛不适等。
【选穴】神阙、足三里、中脘、关元、天枢、上巨虚等穴。
【操作方法】将艾条点燃,采用温和灸法,艾条距穴位皮肤5cm为宜,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30分钟/次,1次/天。神阙穴采用隔盐灸或隔姜灸,每次5壮左右。
(三)穴位按摩疗法
消化道传染病的主要病变位置在脾胃和大肠,故穴位按摩疗法主要以健脾和胃、温化寒湿为主,穴位主要选取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和任脉穴位为主。
【选穴】天枢、足三里、中脘、太白、梁丘、神阙等穴。
【操作方法】双手大拇指揉按穴位,由轻到重,每次3-5分钟,以局部酸胀为度。神阙穴以手掌按摩为主,逆时针揉按,每次5-10分钟为宜。
原文链接:http://tcm.hunan.gov.cn/tcm/xxgk/xwzx/zyyw/202408/t20240806_3342262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