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期间,食疗养生试试这三宝
时间:2024-07-10 作者:佚名 来源:广东省中医药局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随着“小暑”已至,暑热的天气特点更加突出,人体出汗多,消耗大,各类健康问题也接踵而来。所以中医养生强调小暑节气要注意补充体力,解热防暑。
小暑食疗三宝
盛夏由于天气原因,人很容易没什么胃口,长期下去可能导致营养跟不上。这种情况大家不妨试试这三种食材,不仅能够健脾开胃,还能补虚损,值得一试。
莲藕:安神助眠 清热除烦民间有小暑吃藕的习俗。
中医认为,莲藕味甘性平,能治疗苦夏之病。清代著名医家王士雄在《随息居饮食谱》中说,藕“生食生津, 行瘀, 止渴除烦, 开胃消食,治霍乱口干, 疗产后闷乱。熟食补虚, 养心生血, 开胃舒郁, 止泻充饥”,甚至具有一定解毒功效,外敷还能治疗冻疮。
近代中医伤寒学、温病学大家丁甘仁在治疗暑温、湿温之病时,均用鲜藕四两,切片入煎。体现了生藕凉血散瘀,止渴除烦的功效。
「莲藕」
莲藕煮食的方法众多,例如《随息居饮食谱》中介绍了两种煮食方法。
其一,用砂锅小火煨烂后,加入白蜜(一般指结晶后的洋槐花或椴树蜂蜜)适量, 小火收干可食用。这种做法最补心脾。
其二,老藕熬藕汤常常饮用,特别适于“阴虚肝旺, 内热血少, 及诸失血证”,“久久自愈, 不服他药可也”。
清代才子袁枚喜欢吃嫩藕,认为其“虽软熟而以齿决,故味在也”,“须贯米加糖自煮,并汤极佳”。
此外,自制藕粉“为产后、病后、衰老、虚劳妙品”。
鳝鱼肉:补中益气 除风湿夏天很多人喜欢待在空调间里,时间一长,寒气伤及人的脾阳之气,就会导致中气不足,影响身体健康。此时,可以适当的用食疗补气。
中医认为,黄鳝性温味甘,具有补中益气、补肝脾、除风湿、强筋骨等作用。
《本草纲目》记载:鳝腹黄,故世称黄鳝。鳝鱼生水岸泥窟中,似鳗鲡而细长,亦似蛇而无鳞,有青、黄二色。
鳝鱼肉味甘性温,能够补中益血。补虛损,妇人产后恶露淋沥,血气不调,羸瘦,止血,除腹中冷气肠鸣,及湿痹气。善补气,妇人产后宜食。补五脏,逐十二风邪。患湿风、恶气人,作臛空腹饱食,暖卧取汗出如胶,从腰脚中出,候汗干,暖五枝汤浴之,避风,三五日一作,甚妙。
明代医家李时珍说:鳝善穿穴,无足而窜,与蛇同性,故能走经脉疗十二风邪,及口㖞、耳目诸窍之病。风中血脉,则口眼㖞斜,用鳝鱼血主之,从其类也。
此外,鳝鱼肉还可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浓度,防治动脉硬化引起的心血管疾病,对食积不消引起的腹泻也有较好的作用。
「鳝鱼」
鳝鱼汤
材料:
黄鳝2条,姜、蒜、葱、香菜、料酒盐各适量。
做法:
①将黄鳝清理干净后切成大小均等的小块,泡在清水中静置30分钟,将血水泡出即可。
②将配料切好备用。先将切好的姜片放入油锅爆香,等到姜片变成金黄色,边缘焦糊的时候放入黄鳝。
③黄鳝入锅后需要翻炒较长时间,能让姜片更好达到去腥味的目的,同时煮出来的汤也会呈现奶白色。
④倒入适当的水,加入料酒去腥,放入蒜头,盖锅盖煮10分钟左右。
⑤当汤呈现出奶白色时,加入适量的盐和切好的葱段、香菜点缀,即可出锅。
食用注意:
不可多食。时行病后食之,多复;动风气;多食,令人霍乱。按《延寿书》云:多食,发诸疮。
河蚌肉:清热解毒 滋阴明目中医认为河蚌肉有清热解毒、滋阴明目的功效。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蚌与蛤同类而异形。长者通日蚌,圆者通日蛤。故蚌从丰,蛤从合,皆象形也。后世混称蛤蚌者,非也。蚌类甚繁,今处处江湖中有之,惟洞庭、汉沔独多。大者长七寸,状如牡蛎辈;小者长三四寸,状如石决明辈。其肉可食,其壳可为粉。湖沔人皆印成锭市之,谓之蚌粉,亦曰蛤粉。
河蚌肉味甘、咸,性冷,能够止渴除热,解酒毒,去眼赤。明目除湿,主妇人劳损下血。除烦,解热毒,血崩带下,痔瘘,压丹石药毒。以黄连末纳入取汁,点赤眼、眼暗。
现代研究表明,河蚌富含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维生素A、维生素B1、B2,对人体有保健功效。
「河蚌」
清煨河蚌
材料:
蚌肉500克。料酒、葱姜、紫苏叶、胡椒花椒粉、盐、豉油。
做法:
①先将蚌肉撒盐反复抓洗几遍洗去黏液,烧一锅开水,将蚌肉焯一下捞出,再次冲洗两次。
②改刀将蚌肉斜切成大片,加入拍碎的姜、少许盐、料酒腌制10分钟。
③将蚌肉入锅,加入料酒、葱姜、胡椒花椒粉、紫苏叶及凉水,大火烧开后,改小火慢煨。
④待汤汁发白后,加入适量盐、豉油,即可出锅食用。
食用注意: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但过敏体质和脾胃虚寒、腹泻的人不宜吃。
原文链接:http://szyyj.gd.gov.cn/zyyfw/ysbj/content/post_445370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