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药监法治网!

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药监舆情 >中药代茶饮,喝对才有效

中药代茶饮,喝对才有效

时间:2024-06-19 作者:佚名   来源:广东省中医药局

  中药代茶饮,指用中草药与茶叶配用,或以中草药(单味或复方)代茶冲泡、煎煮,然后像茶一样饮用,主要有治疗类、康复类、养生保健类等类型。中药代茶饮能以药物的寒热温凉之性纠正身体寒热之偏,强身健体。

  但代茶饮不能随意喝,只有正确运用,才能收到疗效。很多人认为代茶饮安全温和就长期服用,其实使用时有许多禁忌,用不对也可能伤身。

  图片

  

中药的四气五味和归经

  

  选择代茶饮的药材,需要注意中药的四气五味和归经。

  1. 四气

  四气指药物的寒、热、温、凉四种特性,又称四性。

  寒凉药多有清热、解毒、滋阴、降火等作用,主要用于热证。

  温热药多有温中、散寒、助阳等作用,主要用于寒证。

  此外,还有一些平性药物,指寒热之性不显著、作用比较和缓的药物,比如茯苓。

  2. 五味

  中药五味是指辛、甘、酸、苦、咸。

  辛味能散、能行,多有发散解表、行气行血的作用。如干姜、紫苏叶。

  甘味能补、能和、能缓,多有滋补和中、调和药性及缓急止痛的作用,比如甘草。

  酸味能收、能涩,多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止汗、止咳、止泻药多具酸味,比如五味子、乌梅、山楂等。

  苦味能泄、能燥、能坚,多具有清泄火热、燥湿、坚阴的作用,如菊花、蒲公英。

  咸味能下、能软,多具有泻下通便、软坚散结的作用,如海藻、牡蛎。

  五味之外,还有淡味及涩味。淡味多有渗湿、利尿的作用;涩味多有收敛固涩的作用。

  3. 归经

  中医把药物的作用与人体的脏腑经络密切联系起来,以说明药物作用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从而为辨证用药提供依据。如桔梗、杏仁有助于化痰止咳,入肺经;枸杞滋补肝肾,入肝、肾经。

  

选择中药代茶饮,要遵循以下几点

  因证用饮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意思是说,寒证用热药,热证用寒药。

  比如,同样是咽痛,有的人属于实热证,有的人属于虚热证,实热者可以用寒凉药物代茶饮,虚热者单纯用寒凉药物清热,就会导致脾胃受寒,所以需配伍健脾祛湿化痰的药物。类似,同样是大便不通,有的人是胃火引起,有的是肺火导致,代茶饮要辨证饮之。

  

  

  因人制宜

  

  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用同一个代茶饮,比如身体上火要祛火,但对于脾胃虚寒的人来说,需要加些甘草、大枣、生姜、干姜等健脾和胃的药物中和,以免祛火药伤了脾胃。

  同时,还要视症状严重程度选不同搭配。比如,身体虚寒又夹热的人,稍用热药可能就会上火,因此要有凉药辅佐。

  图片

  

  喝法有别

  

  中药饮片过大或坚硬的需要捣碎,以便药物成分溶出,如天花粉、青果、罗汉果、川贝母等。如果饮片多呈碎末状,最好装入无纺布小袋,制成袋泡茶形式,以方便服用。一些花类中药饮片由于质地松脆,通常呈碎末状,最好也采用袋泡方式,以避免呛咳。

  

  

  掌握正确用法

  

  代茶饮的中药饮片,用沸水冲泡前应过一下水,去除杂质和灰尘。茶具最好选择带盖的大口杯(最好是大口保温杯),沸水泡10~30分钟即可。代茶饮每日一剂多次泡服至无味为止。

  

  

  及时调整用量

  

  “是药三分毒”,代茶饮中药也不例外。

  如药性平和的枸杞,过量泡服用会造成上火,出现眼屎增多等症状。另外,枸杞含糖量较高,糖尿病患者泡茶喝前,最好咨询医生。还有不少人上火时会选择喝菊花茶,但长时间饮用后发现胃部不适,这是因为菊花的微寒伤到了人体的脾胃。

  所以,喝代茶饮讲究中病即止(即某方药治疗某病取得效果后,就可停止使用)。

  

代茶饮中药选择举例

  

  并不是所有的中药都适合随手一泡。

  √首先选择范围可以参照卫健委公布的药食同源目录或者从卫健委公布的可用于保健食品的中药名单中选择,这两个名单、目录的中药既具有药用价值,又相对温和,不容易产生毒副作用。

  √其次尽量选择花叶类及果实类的,这类药物不经过煎煮或其它加工就能发挥药效,更适合冲泡。

  √再次要尽量选择一些口感甘甜、清香的中药作为代茶饮,更加适口。遵循这些原则,其实可选择范围就能明显缩小。

  可以把这些具有保健功能的药食同源的中药大体分成三类:

  一类是偏于凉性、寒性,如:菊花、薄荷、金银花等,可以起到清热去火或者解毒的作用;

  第二类偏于温补,如:枸杞子、桑葚、大枣可以起到强身健体补益的作用;

  第三类相对平和,如:桂圆肉、玫瑰花等,既有一定的药用功效,又可以作为调和药性及调节口味使用。

  下面列举几种为大家介绍:

  1. 菊花

  《神农本草经》记载其性微寒,可泄热清火,治疗外感发热;同时能清利头目,治疗肝火上炎引起的头晕目眩,清肝明目;还可以解毒,治疗各种疮毒。

  菊花因品种不同,作用上亦稍有差别,治疗外感风热多用黄菊花(杭菊花);清肝火明目多用白菊花(滁菊花);解疮毒多用野菊花。

  图片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菊花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并能降低血压,同时兼备一定解热作用。野菊花也有解热、降压、增加冠脉血流量及广谱抗菌作用。

  用量:10~15克。

  如果是脾胃虚弱甚至是虚寒的人群不建议选择,孕产妇及经期尽量不要饮用。挑选菊花时,要尽量选味道甘苦清香的,纯苦的菊花因为寒性过大,容易损伤脾胃功能,不建议应用。

  2.薄荷

  《新修本草》记载其性凉。本品可疏风散热,芳香通窍,清利头目,还可辟秽,清咽利喉,疏肝理气。常用治外感风热,发热咳嗽、头痛目赤、咽痛口疮;肝气郁滞,烦闷恼怒。

  用量1.5~6克。

  图片

  本品发汗力量较强,容易耗气,故体弱汗多者不宜服用,且因其性寒,大量或者长时间应用容易导致腹泻,脾胃虚弱者不宜应用,孕产妇及经期不宜应用,不宜单独服用。

  3.金银花

  《别录》中记载其性寒。本品善于散肺经邪热,又可清解心胃之热毒,故为散热解毒之良药。用治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还可用于治疗痈毒。

  图片

  用量15~60克。

  由于本品较寒凉,不建议单独或长期服用,以免损伤脾胃功能。

  4.枸杞子

  《神农本草经》记载本品为滋补肝肾,明目之药。适用于肝肾阴虚引起的头晕目眩、视力减退、腰膝酸软、口干口渴、遗精等症。本品还兼有润肺作用,可治肺肾阴虚的虚劳咳嗽。

  现代研究表明:本品可以调节免疫功能、促进造血、抗疲劳,有一定的降压、降脂、降糖、抗肿瘤的作用,对于男性不育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用量:5~10克。

  因本品能滋阴润燥,脾胃虚弱,大便溏稀者不宜应用。

  5.玫瑰花

  《食物本草》中记载其可以疏肝解郁,醒脾和胃,行气活血止痛。既可以治疗由于肝气郁滞导致的胸腹胀满,还可以治疗月经不调,乳房胀痛,对于跌打损伤后引起的伤痛也有一定的疗效。

  图片

  现代研究证实其含有的玫瑰油有一定的促进胆汁分泌的作用。

  用量:3~6g。

  本品偏温,大便干结者不宜单独使用,且有一定的活血作用,有出血者或有出血倾向者不宜使用。

  掌握了以上知识,就可以科学地进行搭配,比如同时有肝肾阴虚及肝阳上亢的人群就可以喝菊花、枸杞茶;如果最近得了风热感冒就可以短期应用菊花、薄荷茶;如果咽喉肿痛上火的,就可以用薄荷、金银花茶;如果近期心情不佳,脾胃又偏虚弱的,就可以用菊花、玫瑰花茶;如果心脾两虚,思虑过度,又有肝火的,就可以用菊花、桂圆肉代茶饮。但要强调的是,代茶饮不能代替药物,尤其对于病情不清,症状较重的人群,要请专业医生指导。

  

关于中药代茶饮服用的几个问题

  

  中药代茶饮的适宜温度

  热服:多用于寒证及大部分茶饮,指饮用时需趁热、趁温,但不宜过烫。

  凉服:多用于热证或夏季时使用,指常温服用,不宜过凉和冷藏后饮用,以免刺激消化道产生不良反应。

  中药代茶饮可以长期服用吗?

  中药代茶饮类型不同,饮用时间各异。

  治疗类:中医讲究“中病即止”,即某药物治疗取得效果、达到治疗目的后,就可停止使用,不宜久服。

  康复类:可遵医嘱在较长时间内服用。

  保健类:一般多选取药食同源的食材,较为平和,可长期服用。但也要辨清体质的寒热,并关注服用的感受。

  使用中药代茶饮需要注意忌口

  ● 饮用补气类药茶时,不宜食用生萝卜、香菜、芥菜等破气发散的食物,例如人参大枣茶。

  ● 饮用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药茶时,不宜食用辛辣、油腻、腥膻的食物,例如金银花茶。

  ● 饮用解表发散的药茶时,不宜食用生冷、油腻的食物,例如生姜葱白茶。

  ● 尽量不与西药同服。

  ● 中医认为,辨证论治,也要辨证论忌,具体情况要遵医嘱。


原文链接:http://szyyj.gd.gov.cn/zyyfw/ysbj/content/post_444193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药监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政讯通新媒体技术研究院

北京政讯通新媒体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药监法治网 yjfz.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0904号-177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