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药监法治网!

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药监内参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医药文化具有突出的连续性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医药文化具有突出的连续性

时间:2024-06-19 作者:佚名   来源:广东省中医药局

  在2023年6月召开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入阐释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出的统一性、突出的包容性、突出的和平性。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北京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组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策划了对中医药文化五大特性专题的研究阐释。本文探讨中医药文化突出的连续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中医药文化是在中华文明的土壤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吸取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特色和精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杰出代表,既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又彰显了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连续性。

  中医药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具有突出的连续性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医药理论形成的文化基础,中医药文化脱胎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母体,同时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反哺作用,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其他形态相互连通,共成一体。就其本质而言,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体现中医药本质与特色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中对中医药文化进行了明确的定义:“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药学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认识生命、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思想和方法体系,是中医药服务的内在精神和思想基础。”

  中医药文化的连续性是中医药事业得以保存、发展和繁荣的基因密码。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事业的根基和灵魂。中医药文化的突出连续性,不仅集中体现了中医药学的本质,而且决定了中医药学的历史形成和未来走向。

  从时间维度上看,中医药文化的连续性体现为其历史的源远流长。“从未中断”既是中华文明的最显著特性,也是中医药文化的显著特征。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同天灾、疾病做斗争,不断积累医药知识,逐步形成了完备的医学体系。中医经历了从伏羲制九针到神农尝百草,再到“帝使岐伯尝味草木,典主医药”,岐黄之术逐渐孕成。中医药学历尽数千年而不衰,在丰富的经验依据和历史依据基础上,形成了极具原创性的完备的思想理论体系,即便是在近代遭到了西方科学文化的大冲击,其理、法、方、药仍旧完整地保存了下来,且至今仍然保持着旺盛的生长能力,在维护人类健康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从空间维度上看,中医药首先是中国的,不论是治疗方案还是医药智慧,都具有自身的主体性和鲜明的中国特色,是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繁衍生发的自成一格的中国范式、中国样式、中国风格的医学。中医药文化参与开创的中华文明的突出连续性,决定了所有生存在这个疆域里的后代一脉相承。

  在精准把握传承性中深刻理解中医药文化的突出连续性

  一种文化形态的传承性,主要表现为在这种文化的传承过程中内容和形式上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通过代代相传的方式所获得的一种持久的延续性。

  首先,中医药文化传承的载体是延续的。典籍文献是精神文化或观念接续传承的重要载体。远从《黄帝内经》《黄帝八十一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脉经》《针灸甲乙经》《肘后备急方》,近到《中国医学大辞典》《中药大辞典》,中医药文化在典籍的保存与传承中不断总结、创新、流传。这些典籍参与了中医药的发轫,见证了中医药的发展,记载了中医药的发现,是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的坚实基础和现实见证。

  其次,中医药文化的连续性源于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物质生产决定文化传承,社会物质生产发展的连续性决定文化发展也具有连续性和历史继承性。中医药文化与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相适应,与我国各族人民长期生产生活和同疾病作斗争的医疗实践相适应,并随着社会物质文化的发展而发展,随着中华民族生产、生活需求的变化而变化,不断形成中医药独特的、优秀的文化传统。作为“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的中医药学,不仅是研究和揭示人类身心疾病产生、变化之规律和防治方法的科学,而且是一种建立在科技实用基础上的传统精神文化,其中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和精神脉络,都构成了中医药文化的精髓。

  再次,中医药文化的连续性也依赖于中医发展“以人传术”的特点。任何一种文明都是由特定的民族创造的,而创造该文明的民族人口也是该文明得以传承和接续发展的实践主体。中医药文化长盛不衰的背后,是一代代中医人不断探索实践、传承创新的薪火相传,中医药学医德、医风、医道、医术的代代相传支撑着中医药文化的连续性。中医师承是中国传统医学传承和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承载着数千年来中医药学的精髓,以“师传家授”“师徒相传”“跟师实践”等方式,形成了中医药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从最早的《黄帝内经》中岐伯与黄帝师生问答,到后来的扁鹊与十弟子,再到当代的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大医精诚”的医德伦理、“辨证论治”的思维方式、“人命至贵”的人本思想,通过一代又一代的中医人传承至今。

  在深刻把握连续性中涵养新时代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根脉和魂脉

  一种文化传统的连续性,真正的韧性在于传承和创新的辩证统一。连续不是停滞,更不是僵化,而是以创新为支撑的历史进步过程。守正是使文化传统得以保持相对稳定,创新是使文化传统不致凝固僵化。守正的目的是为了创新,而创新是为了更好地传承。文化如果没有连续性,创新性就失去了目的与方向。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传化、创新性发展必须要基于连续性。“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中华文明的连续性是在不断创新中延续的,中医药文化的连续性亦是如此。

  “守正创新”正是中医药文化突出连续性的一个重要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文化创新是在继承文化连续性的基础上展开的。续写中华文明,需要坚定地走自己的路;续写中医药文化,更要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中医药文化从孕育开始就开启了自身独特的传承方式,它以传承为使命,在不断地守正创新中发展自身。一部中医药文化发展史就是一部守正创新史。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里的“传承—创新—发展”,正是精准把握了中医药文化“过去—现在—未来”连续性特征的规律性认识和科学性指引。

  文化与文明的连续性不仅见证过去,更指向未来。延续是为了更好地创新。《关于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指出“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学的根基和灵魂,是中医药事业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学在连续性基础上保持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是中医药传承创新的关键,必须要明确中医药文化连续性的创新导向。

  面向未来,继续创新继续发展是连续性的另一个重要体现。只有一脉相承地坚持中医药文化的守正创新,在传承精华中兼收并蓄,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与时俱进,才能永葆其生命力。有感召力、生命力的文化才会持久地生成连续性。中医药文化具有突出的连续性,新时代的中医人在为中医药文化的深厚历史底蕴和辉煌成就感到骄傲和自豪的同时,更有责任继续赓续中医药文化,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丰厚滋养。


原文链接:http://szyyj.gd.gov.cn/zwyw/gzdt/content/post_443907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友情链接: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药监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政讯通新媒体技术研究院

北京政讯通新媒体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药监法治网 yjfz.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0904号-177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