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人体阳气足、气血畅,防病、养病正当时
时间:2024-06-11 作者:佚名 来源:广东省中医药局
夏季人体阳气充沛,气血流通顺畅,可借助炎热的外界环境调养身体,容易乘势取效,达到温补阳气、内散寒凝、活血通络的目的,起到增强机体抵抗病邪能力的效果。此时防病、养病可以试试以下几种方法。
夏季养生分3段
《黄帝内经》中曾提到过“夏三月”的养生方法,这里的“夏三月”,指的是农历的四、五、六三个月,又分别称为孟夏、仲夏、季夏。虽然都属于夏季,但养生方面却存在差别。
孟夏:天气变化大,要保暖
夏季始于农历四月,公历5月,谓之孟夏。包括立夏和小满两个节气。此时天气逐渐炎热,万物繁茂,人的生理状态会发生一些改变。
“立夏”(每年5月5日,或6日、7日),属春夏之交的标志,此时春天刚过,万物呈蓬蓬勃勃的生长趋势。尽管气候逐渐炎热,但北方天气仍然不够稳定,还会出现阴晴交替、冷暖变化的情况,所以要注意随时增减衣服。
立夏后,随着气温升高,人们容易出汗,此时要注意不可过度出汗,运动后要适当饮温水,补充体液。
“小满”(每年5月20日,或21日、22日),麦穗饱满,标志炎热夏季正式开始。小满后气温明显升高,雨量增多,但早晚仍会较凉,气温差较大,尤其是降雨后气温下降更明显,因此要注意适时添加衣服。
尤其是晚上睡觉时,要注意保暖,避免着凉受风而感冒。同时也应当顺应夏季阳消阴长的规律,早起,适度晚睡(不宜晚于23点),保证睡眠时间,以保持精力充沛。
仲夏:高温来临,忌凉
仲夏阳气盛,忌冷水浴。夏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夏,即农历五月,公历6月,包括芒种和夏至两个节气。
“芒种”(每年6月5日,或6日、7日),标志高温、高热的盛夏时节即将到来。
“夏至”(每年6月20日,或21日、22日),盛夏开始,进入阳气最旺时节。这一时节的养生保健,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忌冷水冲头、淋浴,饮食上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精神要放松。还应及时补水,多食杂粮,冷食瓜果要适可而止。
季夏:进入伏天,注意避暑
此阶段是夏季的最后一个月,即农历六月,公历7月,包括小暑和大暑两个节气,是一年之中最热的月份,因此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的说法。
“小暑”(每年7月6日,或7日、8日),炎热即至,此时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也是进入伏天的开始。“伏”即伏藏的意思,所以人们应当少外出以避暑气,防中暑。民间度过伏天的办法,就是吃清凉消暑的食品。
这一时节的饮食,一定要注意卫生,且要节制,不可贪食过量;不要过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大暑”(每年7月22日,或23日、24日),炎热至极。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出汗较多,人们常出现“无病三分虚”的情况。
因此,除了及时补水,还应常吃一些益气养阴的清淡汤水,如用沙参、西洋参、玉竹、淮山等煲汤,以强健体质。
夏天调理痼疾小妙招关节疼:泡脚
一年四季都可以泡脚,但夏季泡脚更容易疏通腠理、活血通经、祛除体内寒凝之气,对于缓解关节疼痛效果较好。
方法:取生姜100g,艾叶20g,洗净后冷水浸泡30分钟,煎煮20~30分钟。待温后即可用作泡脚,浸泡20分钟,睡前泡脚效果更佳。
咳喘症:刮痧
盛夏刮痧可鼓舞阳气、祛除寒气,对缓解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效果好。
方法:从刮拭背部开始,以背部的肺俞穴为重点并在其附近进行刮痧。然后刮拭胸部,并以膻中穴、中府穴为重点在其附近刮痧。最后刮拭手臂,重点刮拭尺泽、孔最、列缺、太渊这段肺经。刮拭力度不宜太大,皮肤微微泛红即可。
胃肠病:脐疗
脐疗指的是把药物敷贴于脐部的治疗方法,可激发经络之气、疏通气血、调理脏腑。中医将脐部称为神阙穴,适合脾胃功能虚弱,经常出现腹胀、消化不良等症状的慢性胃肠患者日常调理。
方法:受寒腹泻者,取吴茱萸3g、白胡椒8粒,研磨成粉,然后用醋调成糊状,每晚睡前敷在脐周即可。湿热腹泻者,可用车前子、六一散(滑石、甘草)敷脐。
脾胃病:醒睥
俗话说,夏季无病虚三分。夏天人体消耗较大,需要加强脾胃功能,才能不断地从食物中吸收营养,维持人体的健康。可采用醒脾法养脾胃。
方法:取生蒜泥10g,糖和醋少许,饭前食用,有醒脾健胃之功效,而且可预防肠道疾病;也可用山楂条15g、生姜丝5g拌食,有消食开胃之功效;还可用香菜100g,海蜇丝50g,食盐、糖、醋少许拌食,有芳香开胃健脾的作用。
伤津气:生脉饮
夏天热邪易伤人心气,且汗为心之液,汗出过多伤津耗气,容易造成心烦、虚热等情况,生脉饮可以说是上佳的养心饮品。
方法:生脉饮由人参、麦冬、五味子组成。三药共用,相得益彰,能清暑益气、养心生津。生脉饮是常见的中成药,按说明书上指导的用量服用即可。
原文链接:http://szyyj.gd.gov.cn/zyyfw/ysbj/content/post_443636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