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会越睡越困?中医支招帮你调理
时间:2024-05-16 作者:佚名 来源:广东省中医药局
现代生活节奏较快,学生学习压力大,上班族工作繁忙。工作日期间睡眠不足。而每逢周末,很多人都趁着这样的机会满足一下自己的“觉瘾”,睡到太阳晒屁股也舍不得起床。
周末睡眠时间变长,但很多人反而感觉睡得越多,身体越累,整个人感到特别困倦。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越睡越困,也许是因为“痰湿体质”“气虚体质”在作祟。《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提到:“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工作日繁忙如再长期熬夜,易伤阴耗气,因而产生倦怠感,形成“气虚体质”“阴虚体质”。长期喜卧在床,可导致人体气机运化不畅,气滞血淤,水谷精微不得输布五脏百骸,不能上奉于心脑以养身,机体水液代谢失常,痰湿蒙蔽心窍,湿困于体,最终导致身体虚弱疲倦,乏力颓靡,少动懒言。
说到痰湿,老百姓其实对它并不陌生。中医认为,痰湿是在外感、内伤等多种致病因素作用下,导致人体相关脏腑功能失调,引起的水液代谢障碍。如长夏季节天气炎热,多雨多湿,氤氲熏蒸,水汽上腾弥散,为一年中湿气最盛时期。地势低洼,周边河流湖泊分布较多的区域,易形成局部湿盛环境,加之涉水淋雨等,使人易感湿邪。再如平时过食肥甘厚腻或者是生冷之品,赖床懒动,易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常,从而水湿痰浊内生。这使得人体内外湿盛,清阳之气不能濡养头目、四肢,而出现疲倦欲睡、肢体困乏的症状。
要想摆脱这种越睡越困的状态,可以通过调整睡眠习惯、按时作息来改善;中医临床上的二陈汤、温胆汤,都是燥湿化痰的常用方剂;另外,我们身边也有很多“药食同源”的中药材,可以在烹饪时加入进行适当调理,如:湿痰壅滞引起的痰多咳嗽,可在煮排骨、炖肉的时候可以放点陈皮;气血不足引起的困倦,可适当食用黄芪、山药、大枣、龙眼等;平时更建议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当的锻炼,如每天适时进行户外散步行走,可以助推全身气血循环。
穴位按摩法
在我们人体身上,还有很多调治效果颇佳的“机关”,中医称之为“腧穴”,也是老百姓常说的“穴位”。针对暑湿困乏等症,常用穴位如:三阳络。
三阳,指的是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和手阳明大肠经。该穴为手三阳经气血的汇聚、联络之处,故名三阳络。
三阳络穴是手少阳三焦经的常用腧穴之一,此穴能通利三焦,并下通大肠、膀胱,恢复清阳之气的运行,起到消暑热、清头目、健四肢的作用。
三焦是中医学“脏腑学说”的“六腑”之一,是人体水液代谢的主要通道,能把体内的湿邪通过大肠和膀胱以二便的形式排出。
定位:在前臂背侧,掌背腕横纹上4寸,尺骨与桡骨之间(腕横纹与肘横纹之间下1/3处)。
取穴:手前臂外侧正中线上取穴。
自我按摩法:将拇指腹按于此穴上,其余四指抓住前臂固定。拇指由轻到重用力往下点压、按揉,以穴位局部感觉酸麻为度。双侧穴位交替按摩,每次按揉2-3分钟,1-2次/日。此法具有祛湿通络、清热开窍的功效。
药膳推荐
人们平常在工作、学习压力下,心情易烦躁,更容易发生以心悸失眠、梦多易醒、头晕脑胀、精神萎靡不振、心情烦躁不安等症状,再推荐几道药膳,帮你缓解虚烦心悸。
1、莲子银耳汤
食材:银耳10g,莲子25g,白糖适量。
制法:将银耳、莲子放水适量煎煮,沸后用小火煮至熟,加入少许白糖即可饮用。
用法:每日1次,每次1剂,连食7日。
功效:养心安神,健脾益胃,补肾固精。
注意事项:消渴病(糖尿病)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正确服用。
2、大枣葱白汤
食材:大枣15枚,带须葱白7根。
制法:大枣加水煎煮30分钟后,再加入带须葱白,中火煎煮10分钟,即可饮用。
用法:每日1次,每次1剂,连饮7日。
功效:补血安神,通阳解表,健脾养胃。
3、百合汤
食材:百合50g,冰糖25g。
制法:将百合加水适量,放入锅中旺火煎煮30分钟,再加入冰糖,用小火煎煮5分钟,即可饮用。
用法:每日1次,每次1剂,连饮5日。
功效:养阴清热安神,适用于虚烦惊悸、失眠多梦。
注意事项:消渴病(糖尿病)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正确服用。
原文链接:http://szyyj.gd.gov.cn/zyyfw/ysbj/content/post_442412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