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药监法治网!

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药监内参 >经验交流|茂名市:打好组合拳,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经验交流|茂名市:打好组合拳,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4-05-12 作者:佚名   来源:广东省中医药局

  茂名作为一座以晋代名医“潘茂名”命名的城市,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优越的自然条件孕育着丰富的中药资源,群众种植南药的历史由来已久,中药种植面积一直位居省内前列。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坚持把南药产业作为“百千万工程”实施的重要抓手,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高位推动,加快中医药产业集聚效应持续扩大

  茂名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视察茂名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专题研究中医药综合改革工作,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一是高规格领导。茂名市成立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相关单位一把手任副组长的化橘红、沉香产业提升工作领导小组,高位推动相关工作开展。二是高标准谋划。印发《茂名市化橘红产业提升行动方案》等政策文件,合力助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三是高起点推进。市级成立全省首家地级市中医药事业发展中心,各县区也均成立了相应的机构,同时每个南药产业各成立1个专班,统筹推进全市中医药产业发展。

  图片

  ▲市政府分管副市长组织召开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试点工作推进会议

  二、做强“一产”,夯实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压舱石

  茂名市委市政府以“五棵树一条鱼一桌菜”为引领,大力推动“百千万工程”南药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中药产业品牌,化橘红为岭南八大道地药材之首,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高州为“中国金牌龙眼之乡”、化州为“中国化橘红之乡”、电白为“中国沉香之乡”。一是加快推进以化橘红为龙头的南药产业发展。成功创建化州市国家级和省级化橘红现代农业产业园、电白区省级沉香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广东省中药材产业化基地以及高州市桂圆生产加工基地。二是规模化发展种质种苗繁育基地,扩大中药种植面积。在化州市平定镇等地建设完成5个500亩以上的化橘红生态高效标准化种植基地。打造规范集约的沉香种植示范区,开展沉香种质资源普查及保护工作,建立沉香种质资源中心,建成电白优良沉香种质资源保护采穗园基地。至2023年底,茂名市化橘红种植面积超13万亩,年产鲜果6万吨,干果1.2万吨;沉香种植林木面积23万亩;龙眼种植面积达到80万亩,产量49.18万吨,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全省的50%。

  图片

  ▲电白区沉香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三、做精“二产”,打造中医药产业生产链“金字招牌”

  打造“金字招牌”,推进中药产业标准化建设。一是促进沉香生产有标准可依。制订“电白沉香燃香”“电白沉香精油”“奇楠沉香的造林技术规程”“电白沉香”“奇楠沉香苗木繁育技术规范与质量分级”五个团体标准,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发布实施。二是全面建立化橘红全产业链标准体系。相继发布《化橘红可追溯编码规程》《化橘红烘干加工技术规程》等标准,搭建化橘红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产品追溯平台,化州化橘红实现一码溯源。三是大力推进化橘红药食同源申报工作。去年4月,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组织专家对化橘红药食同源进行论证并予以通过,等候国家卫生健康委的批复。去年11月,化橘红胎成功进入《广东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化橘红胎地方特色食品标准发布。目前,茂名市化橘红种植、加工、销售企业达1542家,其中加工企业384家,药字号4家,食字号10家;产品系列60多种。2023年,化橘红全产业链产值达102亿元,沉香产品链年产值近40亿元。

  四、做活“三产”,多措并举推动中医药产业文化建设

  一是开展南药金融服务。出台“金融支持化橘红十七条”,创新成立“化橘红”特色银行,建立以化橘红产业链为中心的金融服务。二是擦亮中医药文化品牌。建设沉香博物馆,开辟沉香特色步行街,兴建“中国沉香第一墟(村)”,打造面积1200多平方米的“沙垌国际沉香城”。三是传承弘扬潘茂名中医药文化。解读潘茂名健康密码。乡镇卫生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率达到100%。潘茂名传说、化橘红中药文化、传统香制作技艺(电白沉香制作技艺)成功列入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潘茂名中医药文化、中医正骨疗法(郑氏中医正骨)和八卦耳疗成功列入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进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全市建设10个市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实现5个区(县级市)全覆盖。其中,高州市分界镇中心卫生院被评选为广东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原文链接:http://szyyj.gd.gov.cn/zwyw/gzdt/content/post_440833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友情链接: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药监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政讯通新媒体技术研究院

北京政讯通新媒体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药监法治网 yjfz.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0904号-177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