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海外版专访省中医药局党组书记、局长田兴军:药材好,药才好
时间:2024-05-12 作者:佚名 来源: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
4月26日,人民日报海外版专访省中医药局党组书记、局长田兴军:药材好,药才好。全文如下:
中药材是中医药事业传承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道地药材是我国传统优质药材的代表。而四川作为“中医之乡、中药之库”,独特的地形地貌,孕育了丰富的中药材资源,素有“无川药不成方”的美誉。
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石子镇七星村方文种植专业合作社,村民在加工晾晒道地药材——枳壳。黄正华摄(人民视觉)
近年来,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产业发展,中医药全面融入四川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在万亿级医药健康产业“提质倍增计划”和城乡融合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记者日前采访了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田兴军,请他具体介绍相关方面的情况。
川药已出口到美国、意大利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记者:
四川道地药材有什么特点?在全国道地药材库中居于什么样的地位?川药的重要性表现在什么地方?
田兴军:
一、中药材资源丰富。全省现有中药资源9000余种、道地药材品种86种、大宗药材312种,数量均居全国第一。2023年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848万亩,农业产值383.4亿元。
二、中药材市场开拓有力。国内市场方面,道地药材川芎、川麦冬、泽泻、川贝母占全国市场份额的90%以上。成都国际商贸城荷花池中药材专业市场大宗交易的川产道地药材有300多种,年成交额达376亿元。
国际市场方面,四川省中药材及提取物已出口到美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新加坡等20多个国家。2022年出口额2.57亿元,比2020年增长20.24%。地奥心血康胶囊、三七通舒原料药、康复新液、抗病毒颗粒等成功走向国际市场。
三、中医药工业门类齐全,制造产业体系完善。目前,全省规模以上中药饮片加工企业154家、营业收入269.2亿元,规模以上中成药企业93家、营业收入289.2亿元,规模以上中药工业营业收入558.4亿元、占规上医药工业营收35.4%,均居全国前列。
建成全国最大的国家中药种质资源库
记者:
有的川产道地药材虽然功效独特、市场需求量巨大,但也是珍稀濒危药材。如何通过产业化发展,使其增加产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田兴军:
四川省中医药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标准引领,强化资源保护利用,合理规划中药材种植产区,不断优化中药材种植结构,推动中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
一、坚持标准化引领。四川省中医药局、省市场监管局牵头组建中医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大力推进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合作,发布一系列中医药标准。其中,中医药川芎ISO国际标准发布,新修订升级川芎质量标准在《欧洲药典》发布;姜黄、西红花、葛根3项中医药国际标准获得立项。此外,发布及在研的中医药省级地方标准59项,涉及中医中药服务、道地药材认证、种子种苗分级、药材传统及机械化生产、质量追溯等方面,标准的实施应用有力促进了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带动四川中医药产业出川出海、走向世界。
二、持续加强资源保护与利用。开展中药资源普查,全面摸清四川省中药资源家底。建立国家基本药物所需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重点开展川贝母、川白芷、川芎等10多种药材的种子种苗繁育生产及雅连等难繁育品种的繁育研究,突破濒危药材资源野生繁育瓶颈。建成全国最大的国家中药种质资源库,开展道地药材基因资源库和信息数据库建设,目前保存种子资源2597种、3万余份。
三、合理规划中药材经济产区。发布《四川省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年)》,按照规划布局,结合区域资源优势,将全省划分为四个可持续、多元化、特色化的中药材产区经济。
四、调整优化中药材种植结构。按照四川省委省政府《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行动方案》相关要求,会同四川省林草局共同推进森林药材产业发展。突破森林药材发展关键技术,为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有序推进栽培技术地方标准制定,推广生态种植、仿野生栽培、林下套种、种养循环、“粮-药”“菜-药”等新型种植模式,提升产能效益。推进川药与川茶、川果、川酒等融合发展,培育四川特色的中医药养生大健康产业。
持续加大基因鉴定、新品种选育等方面研究力度
记者:
如何切实有效提升道地药材的科技创新能力,为道地药材的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
田兴军:
近年来,我们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推动作用,设立中医药研发风险分担基金,成立国内首家中医药转化医学院。中药创新药秦威颗粒获批上市,抗肺纤维化、中风、阿尔茨海默病等5个国家I类创新中药进入临床试验。同时,推进产业发展关键核心技术重点攻关,近5年四川中医药领域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奖50余项。仅2023年,四川中药创新药、医院制剂、智能装备研发等就实现成果转化超过2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和中医药强省建设要求,聚力推动中医药产业提质倍增。
一、充分发挥陈士林院士团队本草基因组学研究优势和引领作用,揭示道地药材遗传成因和生态成因,解析功效成分的生源途径,持续加大基因鉴定、新品种选育、生物合成、中药评价、新药发现等方面研究力度,助力川产道地药材高质量发展。
二、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建设一批全产业链交叉融合的中医药科技创新平台,聚焦产业发展关键核心技术、大品种培育等,设立一批“揭榜挂帅”科研攻关项目。
三、加强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加速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
记者:
药材好,药才好。中药材质量直接关系到中药疗效。如何保证中药材种植生产规范化?四川在这方面是怎么做的?
田兴军:
开展示范基地建设。联合四川省林草局认定10个林草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示范基地,推动全省林草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联合省药监局、农业农村厅、省林草局、省医保局规范中药材基地建设,发布四川省两批中药材GAP示范建设重点企业及品种。
推进中药材溯源体系建设。依托省级平台向上与国家中药材供应保障平台对接,向下与省级溯源试点县级平台对接,实现“国家平台-省级平台-县级平台”的数据互联互通,推动从中药材种植、加工、流通、使用全过程溯源体系建设。目前已实现了参与省级溯源各类经营主体229家、种植基地335个、涉及品种82种、溯源基地面积46万亩。
推进宏观调控,保障道地药材供给平衡
记者:
对于道地药材的种植户来说,最怕价格波动。如何防止道地药材价格忽上忽下?如何帮助道地药材的种植户实现增产增收?
田兴军:
推进宏观调控保障供给平衡。
一、建立中药材监控及预警机制,利用成都中药材天地网信息中心和成都荷花池中药材市场的中药材价格指数,为全省中药材的种植、加工、流通、消费等环节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二、建立健全多层次的中药材农业保险保障体系,积极拓展中药材保险品种和区域,进一步满足种植户的市场风险保障需求,稳定种植户信心。
三、加强市场督查,对恶意囤积药材垄断抬价行为进行查处,重点对价格涨幅异常的中药材品种开展价格检查,严厉处罚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
积极搭建产销用合作平台保障市场透明度。
一、搭建产销用洽谈合作平台,推动种植户、企业及医疗机构直接对接,推广“定制药园”“共建共享”等建设模式,将供应端与消费端直接连接,减少中间环节,进一步稳定中药材市场价格。
二、建设道地药材“产地仓”模式,将产地政府端和供应端、需求端、服务端形成产业联合体,实现“价格透明、质量透明、过程透明”三透明,建立“共享利益、共负责任、共担风险”三共享机制,减轻市场价格波动影响。
三、引入国资成立四川省中医药大健康产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金30亿元,充分发挥省级国有投资平台运营优势,通过实施兼并重组、转型升级等,优化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在稳定价格中发挥国有企业顶梁柱作用。
链接▶▶▶
四川省南江县
保险护航金银花
南江金银花,四川省南江县道地药材,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主要产于海拔800—1400米的巴山深处,品质天然、气味芬芳,具有清热解暑、生津止渴、养颜益寿功效,是保健饮用佳品。
大河镇等10个乡镇的金银花主要由平安产险南江支公司承保。2023年,平安产险共计承保当地金银花37634.4亩,提供风险保障3763万元。
金银花采摘一般在5—6月。2023年6月,南江县发生大面积暴雨、风灾,导致大量花枝被打落,农户损失惨重。平安产险立即启动快赔机制,第一时间将赔款打到农户手中,累计为23户受灾农户提供108.95万元赔款,助力农户恢复生产。
其中,南江县元宝山家庭农场负责人在2023年6月13日早晨7点多给公司农险工作人员报案。工作人员接到报案后第二天对该户受灾情况进行实地查勘,核实出损失面积高达51亩,损失率达到23%,测算出理赔金额为11730元。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记者 熊 建 赵晓霞 王美华
原文链接:https://sctcm.sc.gov.cn/sctcm/mtbd/2024/4/26/14377a8ee4634d7e8847062b6bdf0f41.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