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药监法治网!

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药监舆情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24年3月19日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24年3月19日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时间:2024-03-23 作者:佚名   来源: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时  间:2024年3月19日

  地  点:国家卫生健康委2号楼新闻发布厅

  主持人:胡强强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

  嘉  宾:傅  卫   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司司长

          沈海屏   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健康司副司长

          李大川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副司长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 胡强强: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布会。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创新、强基固本、全面提升的重要一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将以更加务实的行动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全国两会上,李强总理代表国务院作了政府工作报告,部署了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国家卫生健康委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推进:一是持续深化拓展医改,促进医疗与医保、医药的协同发展和治理,深入开展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深入实施医疗卫生机构信息互通共享攻坚行动。二是统筹提升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推动城市医疗资源下沉,加强县乡村医疗服务协同联动和用药衔接。三是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工作,统筹推进医药卫生科技重大攻关,组织好“国家杰出医师”和“优秀青年医师”选拔培养工作,加强全科医师培训培养,发展壮大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四是全面认识、正确看待人口发展新形势,大力推进人口高质量发展。积极稳妥完善生育支持政策,多渠道增加托育服务供给,营造良好的生育支持氛围。五是持续做好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积极防范公立医院运营风险,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六是增强法治思维,提升卫生健康法治水平。加快推进相关立法工作,强化普法遵法,提升依法行政水平。

  今天的发布会围绕“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护佑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主题,重点介绍医疗、基层和妇幼健康有关工作安排和打算。

  出席本次发布会的嘉宾有:

  基层司司长傅卫女士;

  妇幼健康司副司长沈海屏女士;

  医政司副司长李大川先生。

  请他们共同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下面,进入今天的现场提问环节,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

  新华社记者:

  儿童的健康成长牵动着每个家庭的心,在儿童看病就医过程中反映出儿科医生资源不足或者区域分布不均衡。那么,该如何推动儿科诊疗的均质化、规范化,解决好儿科诊疗的供求矛盾?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副司长 李大川:

  谢谢您的提问。面对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儿童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国家卫生健康委积极健全儿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持续推动儿童医疗卫生服务改革发展,重点做了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体系建设。我们在全国设置了2个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和5个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同时,在全国推进儿科专科联盟建设。二是提升儿童疾病的诊疗和服务水平。设置了国家儿童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支持了67个儿童相关专业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项目,制修订一批儿童重大疾病的诊疗指南和规范;加强儿童实体肿瘤的管理,建立了覆盖全国各省的儿童实体肿瘤诊疗协作网络,同时,还建立了儿童重大疾病的登记管理系统。三是提高基层服务能力。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妇幼保健机构与儿童医院、综合医院儿科加强联动,依托医联体优化儿童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儿童优质医疗服务的可及性。

  2024年,我委将进一步完善儿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按照《政府工作报告》要求部署,更好满足儿童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一是在机构建设方面,要求每个省建立一个高水平的儿童专科医院或者综合医院儿科,要求每个地市级三级医院建设一个实力强的儿童专科。同时,指导各地加强县医院的儿童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支持妇幼保健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创造条件提供儿科医疗服务。二是在优化儿童服务方面,提升儿童重大疾病和急危重症救治能力,完善医疗机构24小时救治绿色通道和一体化服务,推进以家庭为单位的签约服务,引导儿童普通疾病到基层医疗机构就诊。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全科医生对儿童疾病的诊治能力,扩大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的培训规模,加强儿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和师资队伍建设,创造条件鼓励相关专业医师转岗为儿科医师。四是在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方面,落实对儿科专科医疗机构的财政补助政策,协同医保部门落实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完善儿童医疗保障待遇和支付政策,体现对儿童医疗卫生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多方支持。谢谢!

  CGTN记者:

  傅司,我们常说要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但实际上很多群众在生病之后第一时间还是要到大城市就诊,请问如何把病患问题尽量解决在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呢?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司司长 傅卫:

  谢谢你的提问。实现分级诊疗,关键是乡村的医疗卫生机构有能力解决群众的常见病、多发病这些问题,能够得到群众的信任,对就医行为进行必要的引导。就目前来看,基层的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占比现在已达到52%,深化医改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分级诊疗制度有序推进,县级及以下医疗机构的诊疗量也在稳步提升,有效地分流了患者。去年年初,中央专门出台文件,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发展。在去年年底,经国务院同意,我们委又联合9个部门印发了文件,在全国范围内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由试点阶段转为全面建设阶段,其目的都是要统筹县域的卫生资源,加强县乡村医疗服务协同联动,让群众能够就近就便享有更加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

  2024年,我委将按照《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以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为重点,推动人员、技术、服务、管理四个下沉,核心是专业人员的下沉,着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使更多的常见病、多发病能够在县域内得到解决。一是指导各地整合优化县域医共体的资源布局,重点推进医学影像、医学检验、心电诊断、病理诊断、中心药房等资源在县域的共享中心的建设,并且向乡村来延伸。二是提高服务和管理的同质化水平。指导各地统一医共体成员单位服务质量的控制标准,强化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大力推行基层检察、上级诊断、结果共享。三是提升基层首诊和疑难疾病的识别转诊服务能力。通过人员派驻确保每个乡镇卫生院至少有1名县级牵头医院主治医师以上人员能够常年驻守基层服务。四是推动县域医共体与城市医院的合作,深化落实城市资源农村工作,通过专家派驻、专科共建、临床带教等方式,来帮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升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同时,我们还将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组织推动和分类指导,督促落实各级政府的投入保障责任,促进医保政策协同,优化人事薪酬管理制度,加强监测评估和宣传引导,确保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在“强县域、强基层”的方向上稳健发展,让群众在基层获得更多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谢谢!

  红星新闻记者:

  有患者反映,在分时段预约挂号后,大家不用一大早去医院排队,就医体验明显改善了,请问我们还有哪些具体措施,能够解决患者长期以来在就医过程中反映的比较集中的一些问题?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副司长 李大川:

  谢谢你的提问。正像你讲到的,现在越来越多的医院都实行分时段预约服务,这的确也给患者带来很大的便利。实际上,在分时段预约方面,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做了很多工作。加强医疗服务、改善就医感受,一直是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的一项重点工作,从2015年到2020年,国家卫生健康委连续实施两轮的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23年,我们在全国启动了“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的主题活动,所有的工作安排都把分时段预约作为重点进行部署。据统计,目前全国82.7%的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开展了预约诊疗服务,三级公立医院平均预约诊疗率达到61.1%,应该说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今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将进一步落实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响应人民群众新期待、新需求,重点是围绕6个方面20条举措,力图以改善服务的“小切口”,来撬动看病就医的“大民生”。

  一是从患者的视角出发,围绕着诊前诊中诊后这三个方面,推进院前预服务方式,“先诊疗后付费”,“一次就诊付费一次”等新就诊和付费结算模式,缩短患者等待时间。依托医联体提升医疗服务连续性,给患者提供出院后的管理和随访服务。二是运用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及时满足多样化就医需求。引导医疗机构建立“一站式”服务中心,整合相关医疗流程,在一个地点为患者提供入出院手续办理、医保审核结算、检查检验预约、健康教育和导诊咨询等服务,减少患者来回奔波。持续推广疼痛综合管理、多学科诊疗、麻醉、健康管理等新型门诊以及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来主动回应人民群众新的期待。同时,弹性调整门诊时间,疏解高峰时段的就诊量,来便利患者就医。三是要厚植“以病人为中心”的医院文化。在二级以上医院推广建立医务社工和志愿者制度;提高膳食、保洁质量,改善患者停车条件,在公共区域提供网络、阅读灯服务等,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打造“更有温度的医疗服务”。谢谢!

  香港中评社记者:

  我国妇女生育年龄在推迟,而且三孩生育政策已经实施,高龄孕产妇越来越多,请问她们的安全如何保障?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健康司副司长 沈海屏:

  谢谢您的提问。近年来,我国高龄孕产妇比例在提升,经产妇比例也在提升,我委多措并举,全力保障母婴安全。2023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是15.1/10万,婴儿死亡率是4.5‰,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是6.2‰,这些指标和2020年相比,分别下降了10.7%、16.7%和17.3%。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已经达到了“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的目标要求。为了切实保障母婴安全,特别是保障高危孕产妇的安全,下一步,我委将巩固实施母婴安全五项制度,加强高危孕产妇的识别和救治,全力保障孕产妇和新生儿安全健康。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做工作:

  一是持续巩固实施“母婴安全五项制度”。我们要聚焦服务质量提升、专科能力提升和群众满意度的提升,督促医疗机构全面落实母婴安全五项制度,全面加强孕产妇和儿童的健康服务。对孕产妇,我们开展妊娠风险评估,按照风险高低以不同颜色进行标识和分类管理,紧盯高危孕产妇强化专案管理,着力加强危急重症救治,层层把关筑牢母婴安全防线。

  二是夯实母婴安全保障网络,全面提升服务能力。近期,我委将印发加强助产服务管理的文件,就规范助产服务规划布局和资源调整提出明确要求,保障产妇分娩安全方便。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网络是保障母婴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我们依托产儿科实力突出、综合救治能力强的医疗机构,在全国已经建立了省、市、县三级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3491个、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3321个,覆盖广泛、分级负责、上下联动、应对有序的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体系基本建立。今年我们将重点开展救治体系的评估,提升危急重症的救治能力,严守安全底线。

  三是综合施策解决重点难点问题。高危孕产妇当中很大一部分会发生妊娠期糖尿病、高血压等这样的并发症,或者会合并内科疾病,我们将进一步指导各级医疗机构在“建预案、练精兵、抓联动”上下功夫,建立院内的多学科急救小组,强化危重孕产妇救治多学科协作诊疗,全面提升危急重症的临床救治水平。同时,孕产妇的分娩体验也是我们特别关注的,今年我们将开展生育友好医院建设,提高孕产妇住院分娩的舒适度和满意度,改善分娩体验。谢谢!

  中新社记者:

  我的问题是关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有人认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就是“打个针”“拿个药”的地方,稍微大一点的病就看不了了。为了改变这样的情况,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修内功”“提能力”方面采取了哪些硬招实招?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司司长 傅卫:

  谢谢您的提问,也特别感谢大家对基层卫生工作的关注。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做到大病不出省、一般疾病在市县解决,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也绝对不能限于只是“打个针”“拿个药”。我委始终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作为最基础、最根本的一项重要工作。

  2024年,我们将持续从这样四个方面来发力:

  一是强机构。继续深入开展旨在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我们下发了三年行动方案,进一步指导基层机构对照建设标准,全面加强全科医学科、内外妇儿、康复科、口腔科等临床科室建设,重点补强儿科、呼吸科、口腔科、康复科,立足满足群众就近就便看病就医的需求,来推动各地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强像数字影像、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以及CT等设备和救护车的配备,不断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硬实力。

  二是强队伍。从扩大增量、提升存量这两个方面,持续加强乡村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扩大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的招生规模。实施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并落实编制保障政策。支持大学生村医考取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同时,持续实施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训项目,提高基层卫生人员理论水平和实操技能,重点提升基层医务人员对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呼吸道传染病以及儿科的诊疗服务能力和健康管理能力。

  三是强保障。积极争取和引导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补助力度,保障基层机构的运行和发展,也充分发挥中央补助资金的导向作用,既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又突出“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升设施设备配备水平和医疗服务综合能力。

  四是强服务。充分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群众的生产生活密切关联的特点和优势,积极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增强稳定联系和联络指导,做好日常健康管理咨询和服务,进一步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健康守门人”作用。谢谢!

  凤凰卫视记者:

  我们关注到,最近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国家临床专科能力评估办法》,请问国家为什么要开展这项临床专科能力评估呢?另外下一步计划如何开展这项评估工作?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副司长 李大川:

  谢谢您的提问。临床专科评估主要目的是提高临床专科服务能力,让患者获得高水平的专科医疗服务。临床专科是服务患者的基本单元,临床专科能力反映了一个专科解决群众疾病问题的实力和水平,不断提高临床专科水平是我们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一直努力的方向。本次部署的临床专科评估和以往的专科建设有所不同,是希望通过评估的“指挥棒”作用,推动医疗机构打破传统学科和科室的壁垒,构建以病人为中心、以疾病诊疗为链条的多学科融合型临床学科。我们原来的学科是按照治疗手段划分的,如内科、外科,现在的临床专科强调按照疾病链条进行划分,如神经系统疾病,涉及内科、外科、影像等多个学科,围绕患者的救治需求来建立临床专科。开展评估也是围绕对疾病的诊疗能力和对患者服务水平来进行。最终目的,还是让患者受益。

  临床专科能力评估以4年为一个周期动态实施,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以医疗服务能力和质量安全为核心、以科学数据为基础,采取量化的方式进行。主要从三个方向开展:一是如肿瘤等重大疾病;二是系统疾病领域,如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等,三是平台专科,如麻醉、影像、检验等。评估指标分为四个维度,即医疗服务能力、技术能力、质量安全和服务效率。通过临床基础数据获得“临床专科能力综合指数”,我们将公布“临床专科能力综合指数”结果区间,防止医疗机构仅关注得分和排名,引导医疗机构改进工作,带动医疗机构建立有利于患者疾病诊断治疗的临床专科新体系,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能力,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谢谢!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随着老龄化加快,慢性病人数呈上升趋势。为提升基层慢性病防治水平,有哪些应对举措?

  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司司长 傅卫:

  谢谢。国家高度重视基层的慢性病防治工作,在“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中也特别提到要强化医防融合,依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以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为切入点,实施城乡社区慢病医防融合提升工程。近年来,我们也在部署年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中,把提升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管理服务质量作为一个重点来推进。2023年,我们还推出了《基层卫生健康便民惠民十项服务举措》。其中也特别提到,要推进中高级职称医师在基层机构值守门诊服务,解决群众就诊中的一些专业问题;要为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提供健康、饮食、处方或者相关的建议,帮助其通过适量运动、健康饮食等方式来控制肥胖等危险因素,恢复和保持健康状态。

  2024年,我们将继续指导各地加快构建优质高效的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重点人群管理,进一步完善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进一步保证服务频次和质量。一是优化基层慢性病健康管理,开展慢性病患者分类分级的健康管理,对同时患有多种慢性疾病的患者开展多病共管的服务。二是推进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培养具备医防管复合能力的复合型骨干人员,提高医防融合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三是开展为期3年的“体重管理年”活动,促进公众了解自身体重变化,主动调整饮食,加强运动和锻炼,由专业人士给予技术帮助和指导,社区单位广泛参与。我们知道,体重正常了,也能够比较好地控制包括心脑血管病、糖尿病、高血压等在内的多种慢性病,对健康大有益处。四是要持续抓好基层的便民惠民10项举措,要切实落实,发挥非药物疗法的作用,就像我刚才提到的运动处方、饮食处方以及相关的建议,做好慢性病的重点人群服务,不断提高群众的依从性和满意度。谢谢!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每个家庭都想生出健康的宝宝,做孕检产检意识也在逐年增强,请问我国目前出生缺陷防治整体情况如何?孩子出生以后,还有没有针对先天性、遗传性疾病的筛查、诊断和治疗措施,减少儿童先天性疾病?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健康司副司长 沈海屏:

  谢谢您的提问。出生缺陷防治是提高出生人口质量,保障生育政策落实落地的一个重要措施。近年来,我国出生缺陷防治工作成效明显,与5年前相比,出生缺陷导致的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均降低了30%以上,神经管缺陷、唐氏综合征等严重致残的出生缺陷疾病发生率降低了23%,有力保障了广大群众健康孕育。接下来,我们从两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出生缺陷防治工作。

  一是持续提升能力,推进实施出生缺陷防治能力提升计划,通过六方面措施、18项任务,加快构建覆盖城乡居民、涵盖婚前、孕前、孕期、新生儿和儿童各阶段、更加完善的防治链条。二是深化防治服务。目前,全国孕前检查率达到91.8%,孕期产前筛查率达到88.7%,新生儿遗传代谢病和听力障碍的筛查率都已经达到了98%以上,我们将进一步推进三级防治服务更加普惠可及。在一级预防方面,统筹推进健康教育、婚前医学检查、孕前检查、补服叶酸服务,让出生缺陷尽可能不发生;在二级预防方面,我们要提供全方位的孕产期保健服务,加强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与干预,减少严重致死致残的出生缺陷;在三级预防方面,对严重危害新生儿健康的先天性、遗传性疾病实行专项检查,努力做到出生缺陷早发现、早干预、早康复。

  您刚才提到的先天性、遗传性疾病在孩子出生后的筛查、诊断、干预问题,也是我们特别重视的一项工作。比如现在全国都在开展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的筛查,这其中有一个疾病就是苯丙酮尿症,新生儿出生后尽快开展针对性筛查,就可以尽早发现苯丙酮尿症的患儿,这些孩子发现以后及时服用特殊奶粉,就会减少对智力的损害,绝大多数这样的孩子智力都可以达到正常的水平。再比如,我们还开展新生儿听力障碍筛查,可以早期识别听力有问题的孩子,这些孩子通过早诊断、早干预、早康复,比如安装助听器、植入人工耳蜗、开展语言训练,就可以有效地减少孩子的“聋”和“哑”的发生。今年我们将按照《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进一步强化筛查诊断机构的建设,推进筛诊治康一体化服务,促进先天性疾病、遗传性疾病早诊早治,有效减少儿童先天残疾,全面保障儿童健康。谢谢!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

  全国两会期间,“用药可及“成为一些代表委员建议提案的聚焦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扩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病、常见病用药种类”,我们将从哪些方面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病、常见病药品配置,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用上所需的基本药物呢?

  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司司长 傅卫:

  谢谢你的提问。其实,由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定位、规模条件、服务能力、人员力量等和城市医院都是存在一定的差异的,因此在药品的配备和使用的品种数量上,会有一定的区别和要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基层机构提供常见病、多发病诊治以及接受上级医院转诊患者等服务的开展。近年来,随着基层服务能力的提升和县域医共体建设的推进,应该说从政策上和实践上,对这个问题都取得了比较明显的进展和成效。正像你所说的,今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要求,要扩大基层的医疗卫生机构慢性病、常见病的用药种类,我委也会按照工作部署,一方面落实好已有的政策,在此同时进一步优化完善基层用药保障机制。我想,重点也是从四个方面来发力:

  一是通过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进一步畅通乡镇卫生院和县医院用药衔接,来实现用药目录的统一和处方的流转。同时我们也鼓励各地依托县域医共体建设,之前我也谈到了我们的共享中心,像医共体建设中心药房和共享的中药房等,通过这样的建设,建立基层缺药登记和配送制度,这样上下贯通来解决乡村居民的用药问题。

  二是提升县域医共体内药事管理的同质化水平,推动开展医共体内的处方前置审核、处方点评,建设和加强县域医共体药品供应、储存、使用、监管全链条的药事管理,保证让群众在基层既能有药可用,更能放心用药、合理用药,我想这对群众来说也是很重要的。

  三是全面梳理现有医疗卫生机构用药政策和药品使用情况,研究制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遴选指导原则,统筹基层用药目录管理,进一步扩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慢性病、常见病用药种类,增强可及性。

  四是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联动管理机制,通过加强基层的药学服务水平,提升基层药品短缺应对能力和健全药品监测评价体系等这样一些综合措施,持续改善基层用药状况,并且保证合理用药和安全用药。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 胡强强:

  如果没有其他更多问题,我们的现场提问环节就到这里。今天的发布会我们聚焦了医疗、妇幼健康和基层相关领域的话题和主题。接下来,我们还将就卫生健康领域的其他重要工作、重点工作,做另外一些主题发布。今天的发布会就到这里,欢迎大家对接下来的发布会持续关注。谢谢大家!

  

  

  


原文链接:http://wsjkw.hebei.gov.cn/xwfb/402288.j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友情链接: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药监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政讯通新媒体技术研究院

北京政讯通新媒体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药监法治网 yjfz.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0904号-177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