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成功完成一例室早射频消融+卵圆孔封堵“一站式”手术
时间:2024-02-20 作者:佚名 来源: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近日,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成功为一名57岁男性实施了室早射频消融+卵圆孔封堵术,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患者1周前因间断心悸半年余入院,24小时动态心电图提示:频发室性期前收缩,24小时室早达2万多次。医生结合患者病史、查体及相关辅助检查,一致认为患者有行室早射频消融术指征。住院后心脏彩超提示:卵圆孔未闭可能,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阳性-支持左向右分流(潜在性-中量)。仔细询问患者病史,患者既往偏头痛10余年,有行卵圆孔封堵术的指征。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薛铮、王睿主任医师经过术前全面评估,并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在保证手术安全的前提下决定通过一次穿刺血管同时行两个手术。
手术过程中,心电图显示频发室早,根据早搏特点考虑为左室乳头肌起源室早,此部位早搏消融难度大、复发率高,手术决定采取心腔内超声指导下消融,局部麻醉后,在心腔内超声引导下行精准房间隔穿刺,用可视化可调弯长鞘,三维指导下行激动标测,于左室后乳头肌处标测到最早激动点,放电消融,放电过程中早搏消失,靶点周边巩固放电。观察30分钟,未见室早出现。继续行卵圆孔未闭封堵术,透视及腔内超声下释放封堵器,均示封堵器封堵良好。手术过程顺利,无并发症发生,术后患者平卧12小时后下床恢复正常活动,心悸症状明显缓解,目前已顺利出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王睿主任医师介绍,室性期前收缩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可引起左室收缩功能障碍,导致室性早搏相关性心肌病并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需高度重视。室性早搏的症状包括心悸、无脉、气促、疲劳、晕厥、慢性咳嗽、吞咽困难、间歇性跛行、闪光和中风样症状等。对于药物治疗失败、药物治疗有明显不良反应或希望避免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远期不良反应且愿意接受操作风险的患者,射频消融是一个更持久有效的方法。随着标测和消融技术的进展,导管消融治疗已经被证实是一种安全有效地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方法。导管消融治疗可以降低心脏负荷、逆转更早期的心室功能改变,改善心功能,甚至逆转心动过速诱导的心肌病,而且可以使无症状性室性期前收缩患者获益;卵圆孔是胚胎时期心房间隔的原发隔和继发隔未完全融合所遗留的裂隙样通道,出生后逐渐闭合,3岁以上仍未闭合称之为卵圆孔未闭,近年来,随着对卵圆孔未闭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其特殊的解剖结构易于介导血液从右向左分流,与一些疾病相关,如不明原因卒中、偏头痛、减压病、斜卧呼吸-直立性低氧血症和系统栓塞等,封堵后能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此次室早射频消融+卵圆孔封堵术的成功实施,标志着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的介入治疗技术又有新的进步,为更加复杂疑难心律失常疾病的诊治提供了宝贵经验。(郭敏)
原文链接:http://wjw.shanxi.gov.cn/xwzx/wzdt/202402/t20240203_9496954.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