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药监法治网!

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药监会议 >青少儿脊柱侧弯防控工作“河北模式”得到广泛认可和肯定

青少儿脊柱侧弯防控工作“河北模式”得到广泛认可和肯定

时间:2023-11-05 作者:佚名   来源: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10月30日,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召开全省卫健系统2023年民生工程推进情况新闻发布会。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处副处长杜芸参加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微信图片_20231031091138.jpg

  记者:中医药是在脊柱侧弯防控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答:祖国的传统医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宝库,特别是推拿、正骨在很早就有记载及深入治疗的研究,结合5年试点工作经验,全力做好青少儿脊柱侧弯工作。一是形成有效防控机制,凸显中医治未病理念。我们在推进工作中,坚持突出中医治未病思维,将“未病先防”核心理念贯穿始终,开展了脊柱侧弯科普进校园、健康直播课堂、“小手拉大手”等多项青少儿脊柱健康宣教活动,注重用客观的数据、科学的道理、鲜活的案例和通俗的语言进行宣传,切实让学生及家长了解脊柱侧弯的危害,进一步提高防控的参与度,形成“政府主导、学校参与、专业支持、家庭践行”的全社会联动工作机制,为防控工作顺利推进提供坚实保障。二是创编龙脊导引操,突出中医“防治结合”基本原则。我省防控专家组结合临床防控实践经验,创编了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脊柱健康促进操“龙脊导引操”(简称“龙引操”)。龙引操以骨伤学、中医学、运动医学等多学科为创建基础,凸显中医传统养生功法优势,可以起到带动脊柱筋骨整体运动、刺激相关穴位作用于对应脏腑的功能。并兼顾易于推广原则,将龙引操分为坐姿和站姿两式,其动作简便易学、行走坐皆宜,节奏与时长适宜校园家庭操作。目前已完成科研工作,在试点城市部分中小学校进行推广普及。三是采取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彰显中西医优势互补合力。脊柱侧弯治疗一般采取单一疗法,侧弯度数在20度以下采取支具矫正,侧弯度数超过40度则采取手术矫正,但都不同程度存在治疗上的瓶颈。我们结合多年临床实践,采取以中医正骨为主、结合运动康复、力学呼吸康复训练三位一体综合疗法,有效改善脊柱侧弯节段所出现的椎体旋转,通过康复训练对脊柱侧弯形态进行矫正,控制脊柱侧弯进展,锻炼相关肌肉力量,增强脊柱的稳定性,取得了切实的临床疗效。为切实做好全省青少儿脊柱侧弯防控工作,我们制定了河北省青少儿脊柱侧弯中医药防控技术指南,编制了防控技术培训教材,为全省规范化开展防控工作提供了标准依据。

  记者:2024年是否继续开展脊柱侧弯防控工程,有什么考虑和安排?

  答:我省在青少儿脊柱侧弯防控效率、技术标准、推广模式等方面,探索出一整套防控机制和防控技术,积累了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和作法,形成青少儿脊柱侧弯防控工作“河北模式”,得到广大学生家长的支持认可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充分肯定,我们认为这项工作很有必要、很有意义。

  基于此,2024年,我们将重点围绕六个方面,会同省教育厅、省体育局等有关部门继续开展青少儿脊柱侧弯防控工程。一是加强防控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组织管理,形成全省上下统一协调、信息共享、防控同质的防控体系。二是开展防控技术培训。依托省青少儿脊柱侧弯防控中心,分批分期开展防控技术培训。三是组织青少儿脊柱侧弯筛查。按照应筛尽筛原则,结合校园体检,组织开展全省青少儿脊柱侧弯筛查。四是及时开展干预治疗。对于已经发生的脊柱侧弯的青少儿,制订安全有效的中西医结合干预治疗方案,促其早日康复。五是加强临床科研工作。结合全省防控数据,进一步加强临床科研,因人施策,推动实现青少儿脊柱侧弯筛查、评估、治疗的科学化和精准化,为全国青少儿脊柱侧弯防控工作提供有益经验。六是强化脊柱健康宣传教育。全面推广“龙引操”,形成预防为主、早期干预的氛围,夯实“普查、干预、宣教、科研”四位一体的脊柱侧弯防控模式,提升我省整体防控水平。

  


原文链接:http://wsjkw.hebei.gov.cn/sjdt/399296.j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友情链接: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药监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政讯通新媒体技术研究院

北京政讯通新媒体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药监法治网 yjfz.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0904号-177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