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节气讲养生
时间:2023-11-05 作者:佚名 来源:北京市中医管理局
霜降节气,万物毕成,阴气始凝,气温骤降,是一年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时节。霜降时节首要注重调整作息,衣物增减有度,既要防寒保暖,又要注意不可过度发汗,耗损身体阳气。
霜降作为秋日的最后一个节气,也预示着凛冬将至,在作息上应顺应天时规律而改变,如《黄帝内经》中提示我们的——从“秋三月”的“早卧早起”渐渐向“冬三月”的“早卧晚起”过度,睡前可适当以温水足浴,提高睡眠质量,充足的睡眠可更好的调和机体阴阳平衡。
霜降节气时值深秋,此时天气渐凉,燥象明显:口干、皮肤脱屑、便秘等症状出现,正是秋日燥邪来犯的表现。饮食宜清宜润,可选择梨、柚子、白果、银耳等甘润之品,饮水亦可适当添加蜂蜜,补充必要水分的同时,又清和温润,还可美容养颜,一举多得。
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晚秋万物凋敝,又逢肺金当令,五志在“悲”,易引人忧思。如果调节不当,可能会出现或加重抑郁消沉等心理状态。故此时宜经常参加对自身放松减压有益的娱乐活动,如唱歌以声寄情,旅行登高望远而抒怀等,日常还可揉按太冲穴以疏肝理气,调畅情绪。
值得注意的是,霜降时节我国多地有吃柿子的习俗,柿子味甘性凉,可清热润肺生津,其中富含较多维生素、矿物质及纤维素,具有调整机体代谢、促进胃肠道蠕动的功效。但因其性凉,脾胃虚寒者应少食,避免中焦脾胃阳气受损,出现胃痛、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
此外,秋季气温变化,身体耗热量增多,很多人会出现食欲改善、食量增加的表现,尤其是我国各地多有秋冬进补的习惯,可能对胃肠道造成一定负担。平日可以适当揉按穴位中脘、梁门、足三里以固护脾胃之气,促进消化,调节胃肠功能。
原文链接:http://zyj.beijing.gov.cn/sy/whkp/202310/t20231023_328512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