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给河北带来了什么①丨京津大医院开到家门口
时间:2023-09-24 作者:佚名 来源: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一头关系着人民群众健康,一头连着非首都功能疏解,是国家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的重要举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能给河北带来什么?百姓能享受到哪些红利?
张家口市怀来县居民柴先生前段时间腰痛加剧,本打算去北京大医院治病,经打听后却去了崇礼,因为那里有北医三院崇礼院区,北医三院顶尖专家在此常态化坐诊。柴先生在该院区成功做了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固定术,主刀大夫是北医三院骨科副主任医师刘啸。
如今,像柴先生一样,在省内找北京专家治疗的患者越来越多。
近年来,京津与河北携手推进医疗协同,在我省建设了8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约占全国总数的1/16。
京津优质医疗资源“流动”起来,为河北患者打通了一条更加便捷的健康通道。
由“0”到“8”,群众医疗获得感持续提升
“当!当!当!”
4岁的玲玲(化名)摇动铃铛,在墙上按下蓝色手模,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肿瘤外科的“彩虹屋”响起掌声,孩子顺利出院。玲玲母亲、唐山居民李女士心里着实感到宽慰。
就在年初,玲玲还是另一番模样,总喊肚子疼,吃了东西就吐。在当地医院检查,医生考虑为左侧卵巢生殖细胞肿瘤。
“去北京,找顶级专家。”
李女士带着孩子直奔北京儿童医院。刚到医院,他们的心就揪起来了,病人太多,要等床位。孩子久久未能住院动手术。
在京花销,也是很大的负担。“我们住宾馆每天花300余元,加上吃穿用度,一个多月花了一万五千余元。”李女士说。
看病难、看病贵,折射出医疗资源不均衡问题。全国共有44家国家卫健委委属委管医院,在这支医院“国家队”中,北京有11家,排名全国第一。相比之下,河北优质医疗资源相对缺乏。
当老百姓“只有北京大医院才能看好病”的认知日渐增强,压力、痛点接踵而至——
大量患者涌进北京城区。2013年北京市卫生机构统计,来京看病外省市人员中,河北高居榜首,每年达700万人次。在京看病“排长队”,患者和家属叫苦不迭。
老百姓期盼什么、需要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
2014年2月,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幕开启,持续提高医疗、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是重要改革任务之一。2019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通过《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引导北京、上海等城市高水平医疗机构,在患者流出多、医疗资源相对薄弱地区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立足实际,抢抓机遇,我省加大政策优惠力度,在中央投资对每个项目支持原则上不超过5亿元基础上,兜底负责基础设施建设,在自主设置科室、科技创新、研发费用等26个方面予以支持。截至目前,五批共12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中,河北有8家,分别为北医三院崇礼院区、宣武医院河北医院、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北医三院秦皇岛医院、广安门医院保定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秦皇岛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石家庄医院、天津市肿瘤医院秦皇岛医院。
由“0”到“8”,群众医疗获得感持续提升。
这不,看到李女士焦急的神情,北京儿童医院医生建议玲玲转到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治病。
李女士采纳了医生建议,但内心不免忐忑:在保定,能接受同等水准的治疗吗?
后续治疗情况让她悬着的心定了下来。来保三天后,北京儿童医院肿瘤外科专家王焕民主刀对孩子成功进行了肿瘤切除手术。术后,玲玲恢复良好。
优质资源入冀,大批患者出京。
2022年,宣武医院门急诊164.5万人次,河北患者比2021年同比减少36.85%;2022年,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门急诊56万人次,是2015年的2.24倍,其中大部分是河北患儿;2023年1到6月,北医三院秦皇岛医院门急诊17.8万人次,同比增长23.76%。
由“不信”到“放心”,患者就医满意度不断增强
医患关系中,“信任”十分关键。
1年前,保定市民李先生被确诊为肺腺癌。由于对本地医院缺乏信任,1年间,他在京津等地大医院辗转求医,饱受病痛折磨和奔波之苦。
如今,众多河北癌症患者的“信任”逐渐由京津大医院“复制”到广安门医院保定医院——广安门医院与保定市第一中医院合作创建广安门医院保定医院,并于去年获批第三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
近日,李先生化疗后出现咯血,来到该院诊治。住院期间,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刘浩为他制定了个体化中医治疗方案。李先生顺利完成治疗,化疗后消化道反应轻微。
“近年来,我省常住居民省外三级医院就医患者中,肿瘤患者约占14%。”省卫健委医疗评价指导中心副主任程征涛说,广安门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天津市肿瘤医院的肿瘤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与河北的医院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将为我省肿瘤患者带来福音。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设置,主要针对死亡率高、疾病负担重、转外就医集中的病种,主攻方向是肿瘤、神经、儿科、创伤、脑卒中等。”省卫健委副主任高丽君说。
翻开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名单可以看到,每家输出医院,都是有关领域的翘楚。
宣武医院是中国神经科学初创基地和人才培育摇篮之一,北京儿童医院拥有国家儿童肿瘤监测中心等10个国家级平台,北医三院拥有国内唯一中国奥委会指定运动员伤病防治中心,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拥有首批国家卫健委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
随着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患者看病就医满意度不断增强。
邢台市宁晋县居民彭女士在15岁时患上了总是“哭泣”的怪病,三十多年来辗转多家医院,一直查不到病因所在。渐渐地,她开始不愿意外出见人。
后来,她来到宣武医院河北医院治疗。
宣武医院神经内科首席专家、宣武医院河北医院院长王玉平找出了彭女士总是“哭泣”的原因:癫痫。
经治疗,彭女士的“哭病”被治愈,生活逐步走上正轨。
由“慢半拍”到“齐步走”,医疗水平达到“京津标准”不是梦
70岁的董先生是秦皇岛市民,身患帕金森综合征,到宣武医院河北医院就医。
不久前,经检查、会诊,宣武医院功能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李建宇同宣武医院河北医院功能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靳洪波制定了手术方案——植入大脑“芯片”电极。
董先生对于语言功能有着“特殊的执念”。为使手术达到患者预期的效果,团队反复测试,最终将电极安置在最佳位置。“我说话顺溜多了,感谢大夫。”董先生说。
像这样此前没有开展过的高难度手术,自宣武医院专家入驻以来,实现了一个个新突破。
张鸿祺教授成功开展了河北省首例脊髓血管畸形手术,菅凤增教授实施了国内罕见的头颈交界区脊柱脊髓巨大肿瘤切除术……截至目前,宣武医院河北医院成功开展了41项新技术、新项目,其中21项技术填补了河北省空白、4项技术达到国内先进。
在160公里外的保定,也演绎着一场精彩蝶变。
2015年5月北京儿童医院托管保定市儿童医院,增挂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院牌。该院开设专业门诊86个,填补了保定没有儿科专业门诊、专业病房的空白;建设拥有16间百级移植仓、4间千级移植仓和1个干细胞采集室的干细胞移植科,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
入仓,孕育希望;出仓,走向新生。
今年4岁的河南正阳县女孩徐梦(化名)在2021年12月突发无明显诱因的发烧、淋巴结肿大,被证实为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前不久,在该院入仓,进行干细胞移植,历经3个月治疗,终于康复。
随着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我省输入医院与京津输出医院将推动临床、科研、教学一体化管理,医疗水平将由“慢半拍”逐步变为“齐步走”。
河北医疗水平达到“京津标准”,在未来,不是梦。
原文链接:http://wsjkw.hebei.gov.cn/sjdt/398495.j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