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警惕脑血管病发作!
时间:2023-09-17 作者:佚名 来源:北京市中医管理局
脑血管病泛指脑部血管的各种疾病,包括脑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狭窄、闭塞、脑动脉炎、脑动脉损伤、脑动脉瘤、颅内血管畸形、脑动静脉瘘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会引起脑组织的缺血或出血性意外,导致患者的残废甚至死亡。其发病率占神经系统总住院病例的1/4到1/2。
一、急性脑血管病主要表现信号有哪些?
1.患者一侧肢体突然出现无力,麻木,口角歪斜等。
2.在谈话中出现语言障碍,能听懂但表达不出或患者即听不懂,也表达不出。
3.出现饮水呛咳,说话咬字不清,大舌头。
4.突发眩晕,恶心呕吐,走路不稳。
5.突发头痛且很剧烈或伴喷射性呕吐。
当出现以上情况,应赶快到医院就诊。
二、为何脑血管病易在秋季发作?
每到秋季,由于天气变冷,血管收缩,会使血管变得更细,引起脑供血不足,从而引发脑血管疾病;秋季天气干燥,呼吸会消耗大量水分,以至于血液粘度过高,引起血液流通不畅,血管堵塞;秋季是从夏季到冬季的过渡性季节,寒暖渐变,常常不易立即感觉和体验到,且秋季的寒暖又常反复,寒而复暖,暖后又寒,使脑血管疾病患者防不胜防。
三、秋季如何检查并控制脑血管疾病风险?
1.关注自己的血压:高血压可导致突然的中风发作。要时常监测血压,将血压控制在一个比较理想的范围内,是预防脑血管疾病的重中之重,资料表明,只要长期坚持控制血压,脑血管疾病发病可下降90%。
2.关注自己的血糖:糖尿病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有资料表明,大约20%的糖尿病患者最终将死于脑卒中。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人应定期检测血糖。
3.了解自己的血脂:血胆固醇升高和血脂异常会增加中风的风险。如果血脂过多,容易造成“血稠”,血脂异常是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控制血脂也成为脑血管疾病防治的重中之重,血脂在血管壁上沉积,逐渐形成小斑块,将诱发各种脑血管疾病。
四、中医在秋季如何预防急性脑血管病?
中医认为,秋季阳气由升浮逐渐趋于沉降,阳气逐渐衰退,生理功能趋于平静,天气干燥,气候渐凉且气温波动较大,故秋季是中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的多事之秋。
1.心态平衡、养精神
养精调神,保持良好心态,适应社会发展,心平气和,避免精神紧张、情绪激动、过度劳累、生活无规律。做到每日预防“三个半”:早晨醒来半分钟后再起床,起床后半分钟再下床,下床时两腿先下垂半分钟再做其他活动,避免情绪激动。
2.合理膳食
中医理论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季必须保养体内阴气,当气候变冷时,正是人体阳气收敛,阴精潜藏于内之时,故应以保养阴精为主。秋季气候干燥,汗液蒸发快,应多补充些水分,平时可多吃些性平的水果如苹果,并且多吃绿叶蔬菜,以助生津防燥,滋阴润肺。在秋季要注意补水,水属阴。尤其是在清晨醒来,喝一杯水,弥补夜间体内流失的水分,稀释血液,减少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3. 保暖御寒
秋季天气变凉,要注意保暖御寒,增强机体抵抗力。因为上呼吸道感染、哮喘等疾病极易诱发脑梗死,脑出血。另外,还要保证睡眠,睡觉时以平枕为宜,高枕可能因脑血流减少、循环减慢而促发中风。
原文链接:http://zyj.beijing.gov.cn/sy/whkp/202309/t20230911_325568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