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药监法治网!

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媒体报道 >洪涝过后注意这些病!中医药防疫病给您支招

洪涝过后注意这些病!中医药防疫病给您支招

时间:2023-08-13 作者:佚名   来源:北京市中医管理局

  近日,我国多地经历暴雨,面临洪涝灾害的威胁。灾情牵动人心,当遇到洪涝等灾情时,掌握科学的应对方法至关重要,同时还应高度重视及预防因洪涝而导致的次生灾害。

  中医药在对洪涝后可能发生的疾病的防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环境恶劣、物资紧张的灾区,中医药应对灾情所需物资较为简单,治疗方法简便易行,更利于在灾区推广。这些难能可贵的实践经验,可以为洪涝灾害后可能出现的疫情和群体疾病防控提供参考。

  图片 1.png

  2021年,在河南省郑州、新乡等多地陆续出现特大暴雨、造成洪涝灾害后,中华中医药学会急诊危重症分会主任委员、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教授共同主编《洪涝灾害疾病中医药防治手册》一书,从洪涝灾害后中医急救与疾病预防、常见疾病等几个方面,系统介绍了洪涝灾害疾病的中医药防治方法,重点阐述了针灸治疗、运动疗法等中医非药物疗法。

  合理饮食 预防胃肠疾病

  洪涝灾害后容易出现胃肠疾病。罗振湘在《治痢南针》中提出:“痢疾者……其传染迅速者,尝至有一人患病,传染一家,一家患病,传染一乡一……传染迅速者,多由天时不正,并地下污秽气感于人身,郁结不解,变生此病。西医谓之细菌,国医谓之戾气,其实细菌之发生皆因于戾气。”可见,水患后由于卫生条件骤降,导致食水大量污梁,细菌等病原体大量滋生,从而导致一系列胃肠疾病。合理饮食,预防洪涝灾害后胃肠疾病,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牢记“三不要”

  ①不要吃腐败变质食物。暑季食物容易变质霉变,霉变常见感染禾谷镰刀菌。②不要吃水淹死的家禽、家畜对洪水淹没过的食品,如糕点、饮料、汽水、啤酒等、要严格按食品卫生要求处理,严防食物中毒和疾病流行。③不要喝生水如有条件,可进行饮用水的消毒,或钻打深水井。

  2.听从“四建议”

  ①建议适当食用生蒜瓣,每日2~3次,每次1~3瓣,或将大蒜瓣放入菜食之中食用。②建议适当食用花椒,每日2次,每次0.5g(约20粒),可煮水或开水泡服,可预防传染病及肠道寄生虫。③建议适当食用马齿苋、绿豆,可煎汤饮用,对防止感染有一定作用。④建议痢疾患者适当禁食,待病情稳定后,予清淡饮食为宜,忌食油腻荤腥之品。

  尽量保持干燥 防范皮肤病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也是人体对抗洪水中病原微生物的第一道防线,

  但是在抗灾过程中,常有皮肤外伤,破坏了“防线”的完整性,造成细菌、病毒乘虚而入,引起以局部红肿热痛为主要表现的丹毒、蜂窝织炎和以手、足、口部皮疹为主要表现的手足口病。洪灾过后,气温和湿度都较高,极易发生足癣、股癣等真菌性皮肤病,趾缝间、腹股沟等皮肤褶皱不易保持干燥的地方,会造成红斑、脱屑、瘙痒等症状,更有甚者,会在家庭成员内部传染。对于洪灾后常见的皮肤病,预防重于治疗。

  洪涝灾害后皮肤病的预防,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经历过洪水浸泡后,应使用干净的水源清洗皮肤,并保持干燥。

  2.已经出现的破溃伤口,应保持局部清洁,有条件的尽快开展覆盖可疑病原菌的抗感染治疗。

  3.对于因过敏产生的皮肤病,应尽快脱离过敏原的直接接触,这是最佳选择。

  4.若出现传染性的皮肤病(如脓疱疮筹),应有意识隔离患病者与未病的家属,同时消毒相关衣物、床铺等。

  5.及时驱蚊虫,防止蚊虫类叮咬引发的皮炎,可使用蚊帐、蚊香等防蚊虫的物资,喷洒灭虫剂杀灭室外蚊虫,室内灭蚊则应采用氯氰菊酯或溴氰菊酯等对人体影响较小的驱蚊剂,此外,清除居住点周边的积水,可遏制蚊虫幼虫的生长。


原文链接:http://zyj.beijing.gov.cn/sy/whkp/202308/t20230810_321960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友情链接: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药监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政讯通新媒体技术研究院

北京政讯通新媒体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药监法治网 yjfz.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0904号-177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