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践行者——援外医疗队派遣60周年工作推进会议侧记
时间:2023-07-09 作者:佚名 来源: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已走过60年光辉历程,一代代援外医疗队队员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凝聚了中国医疗队精神。7月4日,在援外医疗队派遣60周年工作推进会议暨2023年全国卫生健康外事工作会议上,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等全面回顾了我国援外医疗60年取得的伟大成就,围绕各自领域的援外实践互鉴经验,为开创援外医疗和卫生健康外事工作新局面凝聚力量。
1963年,我国向阿尔及利亚派出第一支援外医疗队。60年来,我国累计向76个国家和地区派遣援外医疗队员3万人次,援建医疗卫生设施130余所,与41个国家和地区的46家医院建立对口合作机制,共建25个临床重点专科中心,填补了受援国数千项技术空白,诊治患者近3亿人次。
援外模式创新多点开花
随着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深入推进和受援国需求的不断提高,援外医疗事业面临着新形势和新要求。近年来,我国通过在受援国建立中国医疗队技术中心、实施中非对口医院建设试点项目等途径,不断创新卫生援外模式,以技术创新驱动受援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技术中心建设是增进受援国人民健康福祉的有力举措。“在桑给巴尔人民心中,中国医疗队眼科中心是‘金牌科室’,中国医生被誉为‘光明使者’。”江苏省卫生健康委二级巡视员石志宇说,该中心在当地累计开展手术2.56万例,白内障、青光眼手术脱盲率超过90%。此外,中国医疗队消化内镜中心结束了当地民众做内镜必须去坦桑尼亚大陆的历史,已有6500余名患者在内镜下完成诊疗。
“江苏将国内技术成熟、疗效显著、能填补当地医学空白的技术,创新性地引入医疗队工作的医院,省援外专项资金累计投入2500余万元,已在坦桑尼亚桑给巴尔和圭亚那创建了微创外科、眼科、创伤、消化内镜、微笑(唇腭裂)中心等13个中国医疗队技术中心。”石志宇介绍,截至目前,技术中心累计诊疗患者4.3万人次,培训医务人员约3000人次,数百项新技术开辟了受援国的先河。
近年来,湖南省大力开展中医药“海外传播”行动,建设中国—津巴布韦中医针灸中心,创新推动湖湘中医药服务受援国医疗卫生事业。“这是非洲南部的第一个专门的中医针灸中心,设立于该国首都最大的公立医院——帕瑞仁雅塔瓦医院。”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李小松介绍,为了让中医针灸惠及更多当地人群,该中心实行免费中医诊疗。3年来,累计开展中医针灸诊疗服务5000余人次,中医针灸技术逐步辐射莫桑比克、赞比亚、博茨瓦纳等周边国家,中医文化的国际认同感、影响力不断提升。
在非洲西部,几内亚实现了“神经医学、急危重症和创伤等专业治疗不出国”的愿景。“我委实施的中非友好医院建设试点项目以中几友好医院为试点,开展神经医学中心、远程医学平台、血液透析中心、几内亚医务人员来华培训等6个项目。”北京市卫生健康委二级巡视员郑晋普以远程医学平台项目为例介绍,新冠疫情暴发后,北京市医疗专家与几方分享救治经验,对相关重症病例进行会诊,为几方优化疫情防控政策发挥了重要作用。
全链条质量管理卓有成效
2018年11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巴布亚新几内亚进行首次国事访问前夕,在当地主流媒体发表署名文章,提出中国医疗队16年如一日为巴新民众提供人道主义医疗服务。这支由重庆市卫生健康委承派的援巴布亚新几内亚中国医疗队,如今被受援国政府誉为最信任的外国技术专家组。
“要从医疗队‘派、管、服’3个关键环节发力。”在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邢雅翕看来,赢得信任要有过硬的医疗服务能力,而抓实全链条管理是提升医疗质量的必由之路。据介绍,重庆坚持高标准组派医疗队,近5年来,援外医疗队党员占75%,高级职称占36.7%,硕士以上学位占80%,平均年龄仅41.9岁,队伍整体结构不断优化。
“同时,重庆市卫生健康委组织成立多个管理专班,为前方医疗队提供‘订单式’远程技术指导、心理疏导、安保培训等服务,鼓励派员单位为医疗队开展适宜技术提供经费支持,为医疗队开展各项工作提供保障。”邢雅翕介绍,目前,重庆市已累计派出中国医疗队17批164人次,涵盖20个临床专业,在受援国开展手术3098台,推广适宜技术236项,带教培训当地医务工作者8100余人,提供诊疗服务近6万人次。
据介绍,国家卫生健康委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作为管理服务单位,承担着中国医疗队综合管理与服务等相关工作。该中心始终把援外医疗工作作为主责、主业、主战场,不断强化中国医疗队全链条流程管理,促进我国援外医疗服务能力提升。
近年来,医疗队队员的“选、育、管、用”朝系统化、规范化方向发展,“一流的医生去援外”在一些地区渐成风气。国家卫生健康委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党委书记、主任高卫中介绍,该中心全天候、全方位地为援外医疗队做好选拔、培训、派遣、在外生活支持等全链条管理工作。其中,分类施策、分队施策、分队员施策是重要抓手。如针对不同紧急程度和特殊需求,制定“受援国家、承派单位、医疗队”三级响应处置机制。此外,从重点项目立项,到预算、决算、安全保障、生活物资保障等各项工作都有明确的规范及要求。
近5年来,我国援外医疗服务质量明显提高,累计派出近3600名队员,开展医疗服务达956万人次,高水平手术明显增加,巡诊义诊次数逐年增加。“下一步,中心将更准确地把握‘医疗队为主体,中心为后勤部门’这一角色定位。只有摆正位置,才能提供更好的管理支持服务。”高卫中说。
汇聚合力携手并进
在推动我国援外医疗事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要协同配合、优势互补、相互扶持、共同发展,形成援外医疗整体合力,这成为会上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相关业务主管部门、社会组织等负责同志及专家的共识。
石志宇表示,坚持调动多方积极性是援外医疗工作的重要支撑。下一步,江苏省卫生健康系统将充分调动相关部门、派人单位、企业、志愿者参与技术中心建设的积极性,形成推动援外医疗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合力,奋力开创援外医疗和卫生健康外事工作新局面。“三地聚力‘一条心’,凝聚健康湾区建设合力。”广东省卫生健康委省民营医院和卫生社团组织联合党委专职副书记邓林峰认为,粤港澳三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进一步建立健全常态化联系渠道,充分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加大交流互访力度,加强三地医疗卫生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技术合作等互联互通,促进办医执业、用药用械、看病诊疗等共建共享,努力推动健康湾区高质量发展。
服务大局、开创新局面,要在拓展合作高度、深度、广度上下功夫。“未来,我们将以传染病、重大慢性病、健康老龄化、公共卫生和医学教育等全球健康挑战为切入点,加强与欧美一流科研和教育机构的合作与交流;以牛津研究所建设为重点,深化科学教育和人才培养合作,打造医学科技创新合作示范工程;继续与世界顶尖机构合作举办高水平国际会议,加强与世界的对话,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凝聚广泛共识。”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副院校长王健伟说。
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对全球卫生安全、人类健康福祉和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国际形势的复杂变化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从外部挑战看,埃博拉、马尔堡等新发、再发传染病威胁仍然存在。从内部运行看,需要提升受援医院自身造血功能,使其实现可持续发展。”在郑晋普看来,公共卫生合作应在国家层面建立稳定合作机制,扩大影响力。
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甘戈建议,下一步,要进一步统筹推进我国援外医疗工作一盘棋,汇聚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与挑战的强大合力,共同开创援外医疗和卫生健康外事工作新局面。
原文链接:http://wsjkw.hebei.gov.cn/zwyw/397017.j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