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药监法治网!

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热点专题 >鉴往知来,跟着总书记学历史 | 在这里,看见古老而奋进的中国

鉴往知来,跟着总书记学历史 | 在这里,看见古老而奋进的中国

时间:2023-05-20 作者:佚名   来源:山西省药品监督管理局

  

  黄河北来,奔腾东流。这里演绎着“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浪漫,书写了“千秋凭大禹,万里下昆仑”的豪情,更记录下“非有神祖作主宰,乃缘人力代天工”的奋斗。

  山西运城,古称“河东”,在这里孕育的文明上承刀耕火种,下启伦理教化,走过汉风唐雨,历经宋韵元风,绽放出中华文明的一路光华。

  

  16日下午,在前往陕西途中,习近平总书记先后考察了运城博物馆和运城盐湖。跟随总书记的脚步,我们一同感受河东大地的深厚文化底蕴,探寻华夏文明的起源,了解盐湖生态保护与修复。

  一团火,点燃文明之光

  运城位于山西西南部,与陕西渭南、河南三门峡隔河相望。在这里,黄河由北向南,在芮城风陵渡折而向东,奔流赴海。

  就是在芮城县黄河岸边的西侯度村,上世纪60年代,考古人员发现了我国最古老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也是最早人类用火的证据,将人类用火的历史提早到243万年前。

  一束火光照亮了人类文明进步的路程,打开了人类进化的加速器。用火烧过的动物化石,以及砍斫器、刮削器、三棱大尖状器等石制工具,见证了这块土地上文明的起源。在运城博物馆华夏寻根展厅里,陈列的东庄彩陶盆、冶铜鼓风嘴,这些曾在地下沉睡千年的文物,无不说明随着用火技术的进步,我们勤劳勇敢的祖先开始在这里创造出灿烂夺目的文化。

  黄帝战蚩尤、后稷教稼穑、嫘祖养蚕、舜耕历山、禹凿龙门,远古传说娓娓道来;永乐宫、解州关帝庙、司马光祠、广仁王庙、万荣后土庙,历史遗址星罗棋布。

  这里有黄河的粗犷豪放,中条山的雄浑巍峨,盬盐池的海纳百川,以及大河东去的荡气回肠;这里名胜文物密集,碑碣墓葬罗列,积淀了厚重的文化层岩。在这里能够追寻华夏文明的滥觞,触摸历史文化的脉动,“作为一个中国人,一定要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腹有诗书气自华’。14亿中国人民凝聚力这么强,就是因为我们拥有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精神,这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源泉。”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深刻指出,“城市历史文化遗存是前人智慧的积淀,是城市内涵、品质、特色的重要标志。”

  运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在这里,能够看见最早的中国,这是历史赋予这座城市的特质。

  一池盐,繁荣河东之城

  运城,因盐池而来。

  “地效灵,天挺秀,爰有育宝之区;前创始,后增修,斯有凤城之建。运治非盐池不立,盐池非运治莫统也”,《河东盐法备览·运治》道出运城与盐池密不可分的依存关系。

  运城春秋时期被称为“盐氏”,汉时设司盐都名曰“司盐城”,元太宗因运城盐湖惠泽天下而赐名为“圣惠镇”,元末,始建城郭名为“凤凰城”,后来又因“盐运之城”而最终更名为运城。

  

  运城,因盐池而兴。

  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璋为解决边关将士粮食短缺问题,仿效宋代实行“开中法”,召商输粮,鼓励商人运输粮食到边关地区以换取对食盐的运销权。当时在河东地区从事食盐运销的商户多达500多家。

  “凡是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明清时期兴盛起来的晋商大多是以河东盐发家。

  新中国成立后,盐池不再简单产盐,取而代之的是硫化碱、芒硝等化工产品的生产。这里一度成为“中国最大的无机盐生产基地”,但也因此付出了破坏生态的惨痛代价。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为生态保护指明了发展方向。

  近年来,运城市不断加大“退盐还湖”“还湖于民”生态修复力度,把盐湖从矿区、工业区变为生态保护区、旅游打卡地,为盐湖长远可持续发展预留了资源空间。

  “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今天,伫立在中条山脚下的盐湖旁,仿佛听到猎猎南风中古老琴弦被抚拨,一幅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全新画卷在古老的盐湖边铺展开来。

  一座城,守护中华之源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要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包括文物古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街区、历史建筑、工业遗产,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搞‘拆真古迹、建假古董’那样的蠢事。”

  

  运城在历史上因盐运而兴。24座博物馆,不可移动文物6234处,国保单位数量位居全国地级市首位,542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国家级非遗项目和省级非遗项目数量均为山西省最多……数千年的历史演进给运城遗留下丰厚的文物资源,成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根脉。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保护历史文物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

  运城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积极开展文物预防性保护和数字化保护,建设全面覆盖本体、附属文物和环境要素的监测体系,搭建国宝级文物保护实时监测与预警服务平台。同时,运城加强文物的活化利用,通过出版读物故事化、展览展示博物馆化、文物研学基地化、文创产品品牌化、环境提升景区化,充分展现国宝级文物的文化内涵,有序推进活化利用工作,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好惠及人民群众。

  读懂历史,就要留住文化根脉,守住民族之魂;开创未来,就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家国情怀。

  


原文链接:http://yjj.shanxi.gov.cn/xwzx/szyw/202305/t20230518_8572447.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药监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政讯通新媒体技术研究院

北京政讯通新媒体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药监法治网 yjfz.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0904号-177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