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阳”前行,风雨同舟——记疫情中的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特诊科
时间:2023-01-30 作者:佚名 来源: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特诊科成立于1994年,是为适应医疗改革,满足对医疗、护理有较高要求的病人而专设的病区单元。二十多年来,科室从无到有,从有到强,一直是医院的品牌科室,2022年12月30日是一个令特诊科难忘的日子,这一天,为了保证新冠感染高峰期,患者的医疗救治工作,按照医院安排,科室32张床位全面开放收治“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特诊科由外科转型内科,贯彻医院外科“内科化”“内科全员化”的方针政策。
这一天,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特诊科收治患者30人,年龄最大的94岁,最小的15岁,其中,危重患者1人;第二天科室病人收满,新增危重患者2人;第三天加床,新增危重患者1人……科室面临的医疗救治压力与日俱增。
特诊医生团队是由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有着30多年呼吸与危重症临床经验的王蓓主任带领的呼吸、血液、中医、消化内镜及肿瘤科团队构成,护理团队依然是特诊科的原有护理人员。战时新组建的医护团队,以精湛的医术、一丝不苟的专业精神,精心为每一位患者查体,望诊、听诊、问诊、触诊……在感染新冠病毒后,身体还未恢复的情况下,冒着再次“复阳”的风险,与患者零接触,每日查房,随叫随到,抢救生命,争分夺秒!他们因人而异地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指导饮食、体位,进行心理疏导,调节睡眠,做得面面俱到,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认可和赞扬。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特诊科护士,有不少人“带阳”上岗,她们说:“病人比任何时候都需要我们,我们能坚持。”有的护士,咳嗽比患者都厉害,依然忙碌在病人床旁;有的护士,家里老人,孩子,老公全部“中招”发烧,却依然坚持在科室上班,服务病人。
94岁的老奶奶,从ICU转来特诊时,体温高,咳嗽频繁,意识不清,小便失禁,没有大便,血氧饱和度80%,血钠、血钾均低于正常水平,双肺部阴影面积达50%,当时患者家属表示可以“让患者安然离开”。但王蓓主任带领的医护团队不放弃、不抛弃,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制定治疗方案,因为患者年龄大,又有并发症,每天用药量均根据病情变化而调整。护士随时观察生命体征,注意病情变化精准完成各项治疗,协助患者进行侧卧位、俯卧通气。3天后,患者的体温恢复正常,神志转清,拔除胃管开始流食;5天后患者电解质正常,血氧饱和度上升到95%—98%;8天后患者可以简单交流,复查三次核酸转为阴性;10天患者康复出院,家属激动地说“谢谢你们辛勤的付出,是你们让我奶奶的生命得以延续。”
87岁的老奶奶,肺部病变达70%,来就医时心理焦虑,担心自己生命有危险,整夜整夜不敢睡觉,害怕自己哪天如果睡着了,早晨就醒不来了。王蓓主任耐心地开导她,通过“话疗”,辅助安眠药物,悉心治疗,后来,患者的情绪渐渐平稳,经过5天治疗后核酸阴性,肺部病变明显好转,满意出院。
15岁的小伙子入院时持续多日全身疼痛,咳嗽,血氧饱和度85%,瘫软无力,胸痛,呼吸困难。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特诊科发挥多学科协作的优势,积极查找病因,发现该患者不仅患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同时患有重度贫血,并根据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护理团队每天指导他进行有效的通气,并指导患者合理饮食。经过1周的治疗,小伙子渐渐好转恢复往日活力,康复出院。
2023年1月1日,新年伊始,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特诊科全体医护人员向每一位患者送去新年问候,也送上一份新年礼物:一个N95口罩。2023年1月5日,科室迎来了第一批病人出院,出院时每位患者的一句“谢谢!”,一声“你们辛苦啦!”让医护人员感到一切的付出都值得。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特诊科医生团队还承担了皮肤科、中医科、口腔科、眼科、精神卫生科、疼痛科及日间手术部的“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会诊的工作。因此,工作量比日常多了好几倍,有的医生查房到晚上7点,有的晚上12点仍在病房里写病历。白班护士往往要工作到晚上八点。工作期间大家虽然忙得滴水不进,但却没有怨言,虽然有时咬牙坚持到几乎要崩溃,但看到患者的病情有所好转时,瞬间所有的付出都转化成为继续前行的力量。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医护人员不负韶华,不负职责,用专业和毅力坚守在护佑人民健康的道路上。他们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去,在疫情肆虐的冬季,他们与患者一道“向阳前行,风雨同舟”。(王蓓)
原文链接:http://wjw.shanxi.gov.cn/xwzx/wzdt/202301/t20230113_7792589.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