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时节血管也怕冷,更要警惕心、脑血管病!
时间:2023-01-30 作者:佚名 来源:北京市中医管理局
年光微雪后,春发大寒初。二十四节气中冬季最后一个节气大寒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它昭示着旧的一年结束和新的一年开始,这个时期也蕴含着特殊的气候条件,那么人们如何适应节气变化来保持健康?北京中医医院怀柔医院脑病科医生董致郅来给大家讲述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知识。
寒冷季节是心脑血管病的高发季,当气温骤降时,尤其是对中老年人来说更是高危季节,引发心脑血管病的原因有哪些?如何进行有效预防?乍暖还寒,人体机能正处于适应期,心脑血管疾病发作较为频繁。这是由于气温寒冷多变,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血流缓慢,血液黏度增高,心、脑负荷加重,动脉粥样斑块易于破裂,冠状动脉容易痉挛,进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大寒养生“宜藏”这是宗旨,即顺应季节特点保养、储存甚至补充人体阳气,这也是“冬季养阴”的含义。那么我们需做到以下四点:
1、注意保暖、避免风寒
《内经》说:“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血液的运行有赖于阳气的温养,天寒地冻,阳气衰少,血行缓慢致心脑等组织血供减少,遇劳累、情志、睡眠不足等因素极易诱发冠心病、脑卒中发生或加重。
首先应注意防寒保暖,“去寒就温”是重要的保证,手足的保暖很关键,防止寒邪从外而入。其次适量服用活血化瘀中药,加强高危因素的监测,适时调整原治疗用药以防病情恶化。
2、滋补调理、用寒远寒
冬季进补,自古就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的说法。冬令进补应药食结合,以温补为佳。进食热性的食物或药物以温养阳气,但需注意燥热之品,如辛辣烧烤类食物不宜多吃以免扰动虚火。
饮食调理应遵循“用寒远寒”的理论,冬季尽量少吃寒凉的食物,多吃温热性食物,以补益人体虚弱的阳气。但补益太过易致内生火热,因此需注意补阳与滋阴顺气结合。例如冬天可适当多吃羊肉,《内经》认为羊肉内养于心,心属火,故具补益心气心阳作用,后世认为,其滋养脾胃温养气血,不失为冬季进补佳品,但需注意饮食宜荤素搭配忌太过肥甘厚味。
3、起居有时,情志有度
慎起居,早卧晚起必待日光,睡眠时人体阳气进入五脏,醒来时阳气由五脏进入四肢肤表。睡眠是潜藏阳气,保存阳气的重要方式,冬季宜保证充足睡眠。其次老年人应该注意调畅情志,使精神内敛,“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大喜大悲,情志较大的波动终是有碍健康。冬季运动宜收敛动作以休止安逸为主,但需劳逸结合,可采用打太极拳、养生八段锦等形式锻炼,适当地补充水分以抵制体液消耗,不宜剧烈运动。
4、控制“三高”
慢性疾病患者,应坚持遵医嘱服药,控制好血压、血糖及血脂水平,如有不适应及时就医。
原文链接:http://zyj.beijing.gov.cn/sy/whkp/202301/t20230128_290779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