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药监法治网!

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药监法规 >《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行动计划(2022-2025年)》文件解读

《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行动计划(2022-2025年)》文件解读

时间:2023-01-07 作者:佚名   来源: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一、制定背景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积极履行“消除儿童感染艾滋病”的国际承诺。将预防母婴传播工作纳入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全国孕产妇免费提供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筛查,同时免费为发现的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提供预防母婴传播综合干预服务。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提出要“消除艾滋病、结核病、疟疾等疾病”,《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提出了实现消除母婴传播的目标任务,实现消除已成为我国预防母婴传播领域下一阶段的核心目标。近年,我委组织研究世界卫生组织的消除评价标准和认证流程,并在浙江、广东和云南开展了消除母婴传播试点项目,探索适宜我国的消除母婴传播工作模式。在试点项目工作上,我委总结经验成效,组织制定了《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行动计划(2022-2025年)》。

  二、主要内容

  《行动计划》主要包括6部分内容。

  (一)总体要求。主要包括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坚持综合施策、整体推进、分批评估。(二)行动目标。至2025年,在全国范围内实现消除母婴传播结果指标。2/3以上省份在实现结果指标基础上,实现消除母婴传播其他重要评估指标。(三)策略与措施。包括规范开展预防母婴传播服务、提升预防母婴传播数据质量、加强实验室管理、保障感染者权益,促进性别平等和社会参与等四方面主要策略措施。(四)保障措施。加强组织领导,保障经费投入,提高服务能力,促进社会支持。(五)评估与推广。国家卫生健康委委托中国疾控中心妇幼保健中心承担消除母婴传播国家级评估的组织管理工作。各省(区、市)组织消除评估工作,及时以省(区、市)为单位申请国家级评估。(六)附件。明确了消除母婴传播相关指标定义与计算方法,评估流程以及相关申报材料式样等。

  三、主要特点

  (一)推动建立整合的消除母婴传播服务模式。我国将预防母婴传播服务与妇幼保健常规工作和孕产期全程服务有机整合,以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三种疾病母婴传播为特色,工作取得积极成效。近年来,我委组织相关专家与世界卫生组织多次研讨交流相关工作情况,2021年,世界卫生组织在总结我国经验基础上,更新发布了《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技术指南》,倡导消除三病母婴传播。我委在《行动计划》中对建立整合的消除母婴传播模式提出了目标要求和具体措施。我国是率先提出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三种疾病母婴传播的国家。

  (二)注重全过程规范管理。《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完善孕早期艾滋病、梅毒及乙肝检测服务流程,完善以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为中心的服务模式,规范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随访管理,健全流动个案追踪随访和信息对接机制,保证服务的连续完整。在服务过程中,强调对预防母婴传播服务全过程管理,通过个案分析完善对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的服务,并针对薄弱环节重点改进,为消除母婴传播提供坚实支撑。

  (三)强调社会参与和多方合作。保障感染者权益、促进性别平等和社会参与是在预防母婴传播常规工作基础上新提出的工作策略。消除母婴传播是一项全局性工作,不仅要积极推进现有艾滋病、梅毒及乙肝感染者权益保障政策落实,还应积极为感染者及家庭提供支持与关怀,《行动计划》提出引导支持社会组织参与消除母婴传播行动,在疾病防治宣传教育、高危人群行为干预、随访服务、关怀救助等方面协同开展工作。

  相关链接: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行动计划(2022-2025年)的通知

  


原文链接:http://wsjkw.hebei.gov.cn/zcjd/393170.j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友情链接: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药监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政讯通新媒体技术研究院

北京政讯通新媒体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药监法治网 yjfz.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0904号-177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