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制种“父子兵”接力新“稻路”
时间:2022-11-30 作者:佚名 来源:贵州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一老一少两代农人,从“蛮干”到“巧干”,从会种地到“慧”种地,演绎出岑巩杂稻制种产业的发展变化。
黔东南州岑巩县思旸镇土壤肥沃、耕作便利,是岑巩“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和“十个千亩杂交水稻制种示范区”之一。
在思旸镇,有这样一对杂稻制种“父子兵”——父亲龙顺祥、儿子龙秀平。
黝黑的皮肤,粗壮的手指,让人感受到一代制种人的辛苦。1996年,父亲龙顺祥俯身下田,开始从事杂交水稻制种。如今,66岁的龙顺祥已经守着稻田20多个年头,是磨寨村有名的“制种大户”。
那时,岑巩县杂稻制种产业进入发展期,不少人加入到杂稻制种队伍中来。“育苗、犁田、插秧、施肥、打药、授粉、收割、晾晒……每个环节都只能人工去做。”龙顺祥说。
“那些年,很多人心里没底,不敢种。但是,庄稼人不种粮种什么?老话都说‘心中有粮,手中不慌’。”带着这个实在的想法,龙顺祥将制种面积越做越大。
岁岁耕耘,这片土地给予了龙顺祥丰厚的回报。他告诉记者,年头好的时候,一年收入10多万元。
农闲时,龙顺祥常常喜欢到田边去走一走,看着自己耕耘多年的土地,心里感到无比踏实。但随着岁数增大,常年辛劳也让他的身体渐渐不支。2021年,接力棒传到了儿子龙秀平手里。
不同于老一辈传统的“面朝黄土背朝天”,龙秀平的耕作加入了现代化方式。“老一辈人种地喜欢‘蛮干’,现在提倡农业现代化,我们学会利用科技,种地轻松多了。”
“耕地有耕地机,打药有无人机,田间管理还有一对一的技术人员。”龙秀平说,现在大型旋耕机、大型种子烘干机、大型种子精选机、收割机、无人植保机等一应俱全,整地、收割、运输、烘干等都是公司统一机械化作业,管理起来毫不费力。
“我今年种植了80亩,亩产340斤。以每斤10.5元的价格卖给公司,除去成本,收入相当可观。”龙秀平开心地说,这只是制种半年的收入,平均每个月算下来,比在城里面打工强太多了。
冬季农闲,龙秀平喜欢和朋友去钓鱼,或者做点零工。他说,现在种田越来越轻松,生活越来越好,自己也越干越有劲头。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进乡村振兴,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从父辈手中接过“最接地气”的事业,追随父辈的脚步,从做体力活到干技术活,从收成“看天”到增收“靠技”,用全新的思维耕耘土地,让广袤的田野燃起新的希望。
原文链接:http://yjj.guizhou.gov.cn/xwdt/tt/202211/t20221128_7723413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