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医之乡”到“健康之城”,绵阳中医药传承创新释放更多“红利”
时间:2022-11-21 作者:佚名 来源: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
绵阳是中医药文化发祥地之一,享有“中医之乡”“中药之库”的美誉,是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市、全省中医药产业创建示范市。近年来,绵阳以打造川北区域中医医疗中心、人才培养基地和产业高地为目标,聚焦建设服务体系、壮大特色产业、推动开放合作、弘扬中医文化、助力疫情防控等重点,全方位服务人民健康,实现了从“中医之乡”到“健康之城”的华丽蝶变,一个焕发新生机、绽放新活力的大美之城为广大群众释放了更多“健康红利”。
中医药文化发祥地之一——绵阳
夯实服务体系
群众中医药服务“触手可及”
“天下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绵阳市以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三位一体”发展为引领,成立了推进中医药强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出台《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绵阳市中医药强市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5)》《绵阳市“十四五”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规划》等系列扶持和促进中医药发展的政策措施,形成了部门联动、责任清晰、目标明确的中医药发展路径。大力支持中医医院建设,加快补齐县级医院短板,发展传统中医诊所,鼓励社会力量兴办中医医疗机构,构建起了以市中医医院为龙头、县级中医医院为骨干、乡级医疗机构为支撑、村级医疗机构为网底、其他医疗机构为补充的集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覆盖全民和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
雷火灸
督灸
“我们在这里就可以进行针灸推拿等理疗,不用往县城、市里跑,老百姓确实方便多了。”让梓潼县观义镇村民王女士感叹连连的地方,就是梓潼县观义镇中心卫生院于2022年5月重新打造“亮相”的中医馆。在省市对口援建中医专家不定期指导下,该中医馆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医疗、保健、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作用,主要开展针刺、艾灸、拔罐、推拿、刮痧等边远山区慢病患者乡亲们乐于接受又行之有效的10种以上适宜技术服务。“我们依托乡镇中医馆、村卫生室开展中医药服务,实现了市县乡村四级全覆盖,15分钟中医药服务圈基本形成,老百姓在家门口就可以看中医、用中药。”绵阳市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梓潼县观义镇卫生院中医馆开展诊疗
强化硬件设施是夯实中医药服务体系的重要保障。绵阳市中医医院入选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医院项目,为全省市(州)中唯一一家市级医院。全市9个县市区均创建成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县。目前,绵阳市现有中医类医院16家(三甲4家),公立中医医院12家。已建成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3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31个,市级重点专科62个。全市公立综合医院中医科和中药房设置率100%,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设置率100%,能提供中医药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比例达100%、村卫生室比例达95%以上。
小针刀治疗
完善硬件的同时,在中医药人才培养中也探索出了“绵阳模式”。深化中医药教育改革,通过加大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建设力度,深入实施薪火计划,开展名中医师承、院内师承、骨干医师培训等人才培养,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等举措,绵阳中医人才总量明显增加,梯次厚度明显增强。目前,全市中医执业医师4002名,国家级师承导师8人、省名中医21人,建成国家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8个、国家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10个。
承“地利”顺“人和”
实现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我们组织了18米长的拖挂车,将33吨优质麦冬火速发往浙江杭州,目前仓库都空了。”刚参加完中国(绵阳)科技城苏州行活动的绵阳久红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罗文相一回来就忙着发货。在“绵阳造”苏州行产销对接会上,久红农业与浙江某公司签订了5200万道地优质中药材供销合同。
优质麦冬发往浙江
绵阳道地药材为何在苏州备受青睐?这得益于绵阳中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承“地利”、顺“人和”是产业发展的两个关键词。
独特、优美的自然环境和错落复杂的地形地貌,造就了绵阳丰富的中药材资源。目前全境内共有中药材品种2150余种,符合药典及地方标准的达366种。涪城麦冬、江油附子、梓潼桔梗、平武天麻、平武厚朴先后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品种,其中,三台县的麦冬成为全国最大的麦冬生产基地,平武县被授予中国厚朴之乡称号,全市中药材资源占全国中药材品种的35.8%。
三台县麦冬
丰厚的药材资源只是产业发展的基础,如何让药材更加“地道”,扩大规模、展现价值,“人和”因素就成为发展的“金钥匙”。近年来,绵阳市不断巩固中药材种植优势,做强做大中药企业,健全质量监督管理体系,推动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以三台县为例,通过“互联网+”,创新打通了道地药材的产地直供模式,种植基地按照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生产资料等管理模式进行生态化、规范化种植,确保了道地药材更加“地道”,进一步促进中药材行业高质量发展。
全市现有重点药材种植基地10余个,种植面积规模达到143.3万亩,麦冬、天麻、厚朴等中药材成为农业十大主导产品。支持鼓励太极药业、好医生等中药企业发展,加快培育一批精制饮片、中成药、药食同源龙头企业。全市中药类企业达94家(现代中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8家),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产值近70亿元。发挥中医药在健康养老、养生保健等领域优势,加快培育一批服务企业和服务项目。全市医养结合机构26家、床位超过5700张,建立了199对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关系。
种植基地规模图
传承精华突显特色
中医药开放创新走出去
2022年9月,绵阳市受邀参加由中国驻里约热内卢总领事馆主办的“里约中文日”,这是巴中民众共庆的里约第一个“中文日”。绵阳市中医医院沈其霖教授通过视频方式为大家作“《黄帝内经》中医四季养生智慧”讲座,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为活动录制24节气养护视频葡语版本,展示中医药传统文化精髓,推介绵阳中医药发展。
绵阳市中医医院沈其霖教授作讲座
出席“里约中文日”只是绵阳中医药“走出去”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绵阳市积极推动对外开放合作,让中医药之花在世界各地绽放。2017年以来,每年派出针灸专家到俄罗斯奥布宁斯克市康复中心工作;2018年以来,先后与俄罗斯、巴西、加拿大等国家建立了长期互派专家开展中医医疗服务等业务,绵阳市针灸专家在海外享有“中国神针”美誉;2020年,在三台县举办第三届“驻蓉领事官员走进四川中医药”品牌活动;2021年,绵阳市与巴西里约热内卢州尼特罗伊市签署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备忘录,双方在抗疫、远程医疗、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开展合作。
绵阳市中医医院周祖刚医生在安哥拉孔子学院现场教授太极拳
开放创新激发了中医药发展的活力,传承精华则筑牢了中医药发展根基。绵阳市大力开展中医药“根基建设”行动,充分整合医疗机构、学校、科研院所、企业等资源,加快建设具有中医药特色科研平台,推动中医药产品和技术创新。深挖中医药宝库精华精髓,加强古典籍研究利用,研究制定中医药典籍、技术和方药名录,开展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研究、申报等工作;深入实施“互联网+中医药健康服务”行动,探索创新中医药发展模式、诊疗模式和服务模式。
深挖精髓讲好故事
弘扬中医药优秀文化
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事业的灵魂,绵阳境内中医药人文故事和文化遗迹丰富。针灸鼻祖涪翁东汉初期在绵阳涪江流域渔父村一带为人诊病;永兴出土的西汉针灸经脉漆雕是我国发现时代最早的人体医学模型;被称为京城四大名医之首的萧龙友是三台人;被公认为著名的中医临床大家蒲辅周是梓潼人……经过千年积淀的绵阳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
“圣哉岐伯,先贤大圣。中华医祖,万民仰敬……”盐亭是华夏中医始祖岐伯的出生地,举办隆重的岐伯拜祭典礼,也成为大力弘扬岐伯文化的重要举措。民俗文化“四龙告祭”、乐舞告祭《药神赞》、“岐伯行乡”大型民俗……系列活动进一步弘扬了辉煌灿烂的岐伯文化。
“岐伯行乡”大型民俗活动
全民健身凸显中医特色。绵阳在市直机关、企业单位中大力推广工间操,全面提高人民群众身体素质。颈椎操和气功八段锦也因动作优美、简单易学、不受时间场地限制等优点备受广大群众喜爱。“练了很舒服,舒展筋骨、防病健身,让我们能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市民赵先生表示。
近年来,绵阳市深入挖掘涪翁文化、岐伯文化等传统精髓,讲好萧龙友、蒲辅周等国医圣手人文故事。加强宣传基地建设,北川县永昌中学被评为四川省中医药文化传承基地,绵阳市中医医院、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新华强戒所被评为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大力开展中医药“六进”、“千名医师讲中医”、中医药义诊、中医传统健身操推广等活动年均100余场。与绵阳电视台携手打造“健康绵阳”专栏,传播中医药好声音,成功举办三届“中医中药中国行”大型科普宣传活动,开展三届“绵阳十大名中医”评选。开展经典诵读、健康巡讲、中医健身操、中医五进等系列活动,进一步培养市民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的良好氛围。
开展中医进学校活动
“青囊藏妙计”
中医药“抗疫有良方”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绵阳市迅速成立市中医药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专家组,针对疫情发展,及时研判调整形成适合绵阳的中医预防处方、治疗处方,并向社会发布。绵阳市中医医院研制的“芪景防感合剂”被省药监局备案为医院制剂。建立市级中医药专家分地区对口联系指导机制,形成“专家会诊+驻派医生”相结合的中医参与救治模式。不断完善中西医结合会诊制度,坚持“中西医并重、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防治措施,全市阳性感染者中医药服务全覆盖,中医药服务贯穿诊疗全过程。
2021年7月24日00:04,绵阳市中医医院副院长沈其霖教授接到告知,1名从南京返绵的市民核酸检测呈阳性,已被收入绵阳四0四医院丰谷分院隔离治疗,中医药专家第一时间介入诊治。沈其霖一行专家组查阅患者病历及检查检验报告,通过与患者视频连线,察看舌苔,询问症状,运用中医思维四诊合参,辨证施治,这也是绵阳市首例德尔塔变异毒株新冠肺炎患者接受中医药全程诊疗服务。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全市中医医疗机构积极熬制配送中药“大锅汤”,全面覆盖集中隔离点等重点场所,以及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厂矿以及城市社区和乡镇。目前共计发放中药“大锅汤”300余万人份,做到“应服尽服”“愿服尽服”,为疫情防控工作贡献中医药力量。
志愿者为群众发放中药熬制的“大锅汤”
从“中医之乡”到“健康之城”,绵阳将进一步抢抓机遇、凝心聚力、勇毅前行,以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县)为契机,强化组织管理、健全服务体系、建设人才队伍、提升服务能力、壮大中医药产业、加强科研创新、弘扬中医药文化,多维度多方面加快推进中医药强市建设步伐,让中医药成为健康绵阳最亮的底色。
来源:大众健康报
原文链接:http://sctcm.sc.gov.cn/sctcm/szdt/2022/11/14/b7f2e3212789408fabce59b2b5905fbb.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