络病理论插上现代科技的“翅膀”
时间:2022-09-09 作者:佚名 来源: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8月20日,第十八届国际络病学大会暨第九届中西医结合血管病学大会以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在广东省广州市(主会场)、3000余个国内分会场及20余个国外分会场同步举行。
会议以“络病理论原创结合现代科技 践行守正创新促进中西融合”为主题,展示了络病理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产出的一系列创新成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黄璐琦,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姚新生、张运、吴以岭、于金明、高天明、贾伟平及来自海内外的10万余名医学专家和业界同仁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方式参加了会议。会上,与会专家共享中医络病理论科技创新转化成果,共谋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共同探讨中医药守正创新的重要意义。
今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提出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和走向世界。络病理论就是中医整体思维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成果。经过40余年的研究,吴以岭建立了络病研究三大理论框架:“络病证治”“脉络学说”和“气络学说”,从而形成了指导包括“脉络—血管系统病”和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疾病及呼吸系统疾病在内的临床疑难重症诊疗的系统理论,树立了中医药传承创新的典范。
近年来,络病理论不断用于指导临床重大疾病的防治,在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肿瘤等疾病的治疗与管理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在络病理论框架下,吴以岭提出了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心律失常、慢性心力衰竭等血管病变的干预策略,研制出一系列创新专利中药。这些专利中药先后被多部指南、共识、教材推荐,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理想的药物选择。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黄璐琦在致辞中表示,作为中医药理论体系的独特组成部分,中医络病学在吴以岭的带领下,在理论创新和药物研发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中医药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和慢病管理方面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国际络病学大会始终秉持“传承、开放、创新、融合”的宗旨,促进国内外中医药从业人员交流和互通,为中医药走向国际起到重要作用,增强了中医药科技成果的转化实力。
钟南山表示,国际络病学大会18年来长盛不衰,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大家有一个共同的认知,即用现代医学体系证明了药物、技术、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这就证明了它们是科学的、可信的、合理的,它们是可以推广和钻研的。中医药创新除了来源于基础研究,还来源于对几千年积累的中医药理论及实践经验进行的提炼,从而形成新的方药,再将其用于临床实践,证明其有效性后再回到基础研究。连花清瘟汲取历代名方,通过一系列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证明其发挥了作用。他希望,吴以岭及其团队更进一步加深对络病学的研究,促进中医药与西医药共同发展,深入推进中西医结合。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香美强调,吴以岭经过40余年的砥砺创新,建立了系统的络病学理论体系,为临床重大疾病防治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她希望,吴以岭以中医络病理论为基础,持续加强理论创新能力,为守护人类健康贡献更大力量。
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徐庆锋在致辞中提到,中医络病学在理论创新、临床重大疾病防治、创新药物研发等各方面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引起了国内外医学界的高度认可和广泛关注。尤其是近两年络病理论指导下研发的连花清瘟胶囊在应对新发、突发重大传染病防控方面发挥了重大中医药优势。大会主席贾振华教授主持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脉络学说营卫理论指导系统干预心血管事件链研究”也获得了重要进展,通心络胶囊、参松养心胶囊、芪苈强心胶囊已成为心血管疾病防治的代表性中成药。
会上,张伯礼、樊代明、张运、王红阳、丁健等专家通过线上方式为此次大会的举行送来祝福。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业界专家对络病理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围绕络病理论开展了大量的深入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院士论坛环节,吴以岭、张运、于金明、贾伟平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方式分别进行了题为《络》《CAPITAL中医药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新证据》《精准肿瘤学新实践》《血糖波动异常与津力达干预研究》的学术报告,针对络病理论研究取得的一系列研究成果,以及络病理论在多种疾病中的治疗价值展开深入探讨。
在专家高峰论坛环节,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杨跃进教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黄从新教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新立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曾进胜教授、河北以岭医院贾振华教授,分别进行了学术报告,探讨了通心络胶囊、参松养心胶囊、芪苈强心胶囊、连花清瘟胶囊等通络药物在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慢性心衰、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及呼吸系统疾病等的治疗中的作用。
大会还设置了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论坛、脑血管病论坛、心律失常论坛、心力衰竭论坛、糖尿病论坛、呼吸论坛、抗衰老论坛等10余个分论坛,多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和医学专家对络病理论在不同疾病中的应用情况展开讨论。
国际络病学大会是海内外专家交流、探讨中医络病最新进展和热点话题的盛会,成为中医药学术交流与传播、国际对话与合作的重要平台,至今已连续举办18届,吸引了一大批国内外学者对络病理论开展深入研究。一年一度的国际络病学大会,对推动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国际化发挥了积极作用。
原文链接:http://wsjkw.hebei.gov.cn/html/zwyw/20220824/39040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